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98783"
["articleid"]=>
string(7) "5945231"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1章"
["content"]=>
string(2782) "识的老师能给个优惠?”
那股子贪小便宜的劲儿,隔着屏幕都能溢出来。
时机成熟了。
我开始以“林老师”的身份,在群里时不时地透露一些“内部消息”。
“我们机构最近在筹备一个高端艺术启蒙班,只招收有‘特殊天赋’的儿童,学费全免。”
这条消息一发出去,群里立刻炸了锅。
“林老师!
什么天赋啊?”
“林老师!
怎么报名啊?”
刘姨更是第一时间就跳了出来,疯狂@我:“林老师!
看看我们家小宝!
我们家小宝最有天赋了!”
鱼上钩了。
为了让刘姨这条大鱼死心塌地地咬住钩,我必须得下点猛料。
我用小号在群里发了几张从国外网站上找来的照片。
照片上,是几个外国小孩,拿着颜料和画笔,在自家别墅的白色墙壁上进行“自由涂鸦”,画得乱七八糟,却被配上了极具煽动性的文字。
我配文道:“看看!
这才是大师级的想象力!
真正的艺术,源于打破常规!
国内的教育,给了孩子太多的条条框框,扼杀了他们最原始的创造力!”
这番“高论”立刻引起了一部分家长的共鸣。
“说得太对了!
我儿子在纸上画画就畏手畏脚的!”
“是啊,就该让孩子放开了玩!”
我看到刘姨在群里发了个“鼓掌”的表情,我知道,她心动了。
果不其然,不到五分钟,我的小号就收到了她的私聊申请。
“林老师您好!
我是小宝的奶奶!”
我等了十分钟,才慢悠悠地通过了她的好友请求。
“刘女士,你好。”
我维持着高冷的人设。
“林老师!
您说的那个免费的衔接班,我们家小宝能参加吗?
他特别有创造力!
特别敢想敢干!”
刘姨的语气充满了急切。
我回道:“刘女士,是这样的。
我们这个班,是由一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发起的公益项目,名额非常有限,只招收十名儿童。
筛选标准非常严格,需要提交一份能体现孩子‘原始创造力’的作品集。”
“作品集?
怎么弄啊?
是在纸上画画吗?”
我轻笑一声,打字道:“在纸上画画?
太局限了。
我们这次的评委,最看重的,是‘打破常规的勇气’和‘大场面的表现力’。”
我故意把“大场面”三个字加粗。
“林老师,您能……再提点提点我吗?”
刘姨的姿态"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5626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