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96535" ["articleid"]=> string(7) "5944961"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6章" ["content"]=> string(2511) "细心的范畴,变得有些…令人不安。

比如,我某天晚上独自在家,看着老照片,刚刚想起童年时母亲做过的一道已经失传的拿手菜(糖醋排骨的某种特殊做法,我曾以为只有我记得那个味道),第二天中午,他带来的便当里就“恰好”有味道极其相似的排骨;我半夜失眠,无意中在书房哼起一首母亲生前喜欢的、极其冷门的苏联老歌(《鹤》),隔天早晨,他的手机铃声就换成了那首歌的纯音乐版;甚至有一天早晨,我告诉他我做了一个关于海边灯塔的模糊的梦,当天下午他就能在聊天时“偶然”提到他童年第一次看到灯塔时的震撼,描述的细节竟与我梦中模糊的意象有几分类似!

这些小事单独看来,都可以用“巧合”、“默契”来解释。

但它们发生的频率太高,精准度太超常,积累起来,在我心中逐渐形成一种隐约的、难以言说的怪异感和毛骨悚然感。

仿佛有一双无形的眼睛,一直在注视着我最细微的情绪波动和最私密的思绪。

我试图告诉自己这是创伤后遗症,是我太过多疑,辜负了他的好。

但那种不安感,像藤蔓一样悄悄缠绕着我的心。

直到那个周末,我们一起整理他从旧公寓搬来的最后几箱书籍和杂物。

他的东西不多,大多简洁实用。

“这些书放哪里?”

陈星指着墙角几个纸箱问。

“先放书房吧,待会我帮你分类整理。”

我边说边顺手打开了一个看起来最旧的箱子。

箱子里大多是些经济管理、法律实务、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摆放得整整齐齐。

但我的目光被最底层一本黑色封皮的笔记本吸引住了——它的材质、大小、甚至那种冷峻的感觉,都和林浩那本太像了!

几乎是同款!

我的心跳突然失控地加速,一种强烈的、不祥的预感扼住了我的喉咙。

趁陈星去客厅拿其他箱子,我鬼使神差地、几乎是屏住呼吸地翻开了那本笔记本。

第一页的内容就像一道闪电,瞬间将我劈得魂飞魄散:终极目标:苏晚执行方案:优化版 - 基于原有模式缺陷进行升级核心策略:扮演拯救者,建立深度信任与依赖,逐步掌控其经济与情感核心初始动机:报复苏明远(其父)风险提示:"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553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