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79908"
["articleid"]=>
string(7) "5942356"
["chaptername"]=>
string(7) "第9章"
["content"]=>
string(2686) "先知的。
我只是说,沈家商行遍布天下,消息灵通,见粮价有异,便多备了些,以备不时之需,纯属巧合。
我顺势推荐了户部一个不起眼的主事,说他精于算学,善于调度。
尚官澈用之,果然事半功倍。
很快,户部也落入了我的掌控。
至于科举舞弊案,我提前将证据匿名送到了都察院御史手中。
那位御史刚正不阿,当即上奏,将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一网打尽。
礼部尚书因此下台。
我再通过王简之太傅,向尚官澈推荐了一位他的门生。
……兵部有张威。
工部有钱斌。
户部有我的人。
礼部,吏部,刑部,我都通过各种手段,安插进了我的亲信。
这一切,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
尚官澈甚至还常常在我面前沾沾自喜:“梓童,你看,朕提拔的这些人,个个都是能臣。
看来朕的眼光,是越来越好了。”
我只是微笑着附和:“是,陛下天纵神武。”
他看不到,那张操控着朝堂人事更迭的大网,正由我这个“贤良淑德”的皇后,在他身后,一点点织就。
六部,正在被我悄无声息地架空。
他这个皇帝,正在变成一个盖章的摆设。
7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我的势力扩张得太快,即便再隐蔽,也终会露出蛛丝马迹。
尚官澈不是傻子,他只是自负。
当他发现,朝堂上那些他“亲自提拔”的能臣,总是在关键时刻,不约而同地提出与我私下闲聊时相似的政见时,他终于感到了不对劲。
他发现,国库的银子越来越充裕,但能被他随意调动的却越来越少。
他发现,禁军的换防调动,不知何时起,都需经过一道他看不见的手的默许。
猜忌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疯狂滋长。
他开始疏远我,不再与我商议朝政,御书房的门对我紧紧关闭。
他开始频繁地召见他的舅舅,国舅李家,试图重新培植一支只忠于他自己的外戚势力。
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试图从张威手中收回京畿大营的兵权。
一纸调令,如石沉大海,张威直接以“边防不稳,军心为重,不宜临阵换帅”为由,将圣旨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
尚官澈气得在御书房砸了最爱的砚台。
那晚,他满身怒气地闯入坤宁宫。
“沈清禾!
你到底想做什么?
这张威,是不是你的人?!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523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