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77533"
["articleid"]=>
string(7) "594210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2章"
["content"]=>
string(2680) "她就像一個追求极致性能的工程师,不断调试着“沈俊辉”这台机器,任何一点微小的、可能影响运行的“人性化”误差,都必须被立即修正。
林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和挫败。
他的专业知识和技巧,非但没有成为解救这个孩子的钥匙,反而可能在无意中成了强化其囚笼的工具。
他面对的不是一个需要被说服的母亲,而是一个体系,一套坚硬而自洽的逻辑,一个将自身价值完全寄生在儿子“完美未来”上的、拒绝醒来的灵魂。
他无法强行干预那个家庭内部发生的一切。
他能做的,只是在每周那短暂的一小时里,尽可能地为那个少年保留一点点可能存在的、呼吸的空间,即使他知道,这丝空间在他离开后,很可能迅速被更大的压力所填满。
这种拉锯战持续了几周。
沈俊辉的状态像一条起伏微弱的曲线,在林默的诊所里偶尔出现一个小小的、向上的脉冲,然后很快又跌落回去,甚至跌得更低。
他看起来越来越疲惫,虽然成绩和表现依旧无可指摘,但那种空洞感却与日俱增。
就在林默对此感到越来越棘手,几乎要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必要继续这种可能适得其反的干预时,沈女士却突然打来了一个电话。
电话里,她的声音充满了久违的、几乎是狂喜的兴奋,那是一种目标达成的巨大满足感。
“林医生!
太好了!
真是太有效了!
您的咨询!”
她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林默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沈女士,您慢慢说,什么太有效了?”
“小辉啊!
他回来了!
不,他比以前更好了!”
沈女士的声音因兴奋而尖利,“这次月考,不仅是年级第一,是所有科目!
所有科目!
全是满分!
校长亲自打电话来表扬!
钢琴老师说他最近练习巴赫,精准得像个…像个机器人!
不,比机器人还有感情!
是一种…一种绝对精准的感情!
而且您知道吗?
他昨天居然主动跟我提出,想增加编程和围棋课程!
说这样可以更好地弥补逻辑思维体系的短板,和音乐带来的感性思维形成互补!
天哪!
林医生,这才是我的儿子!
这才是他应有的样子!
完美!
无懈可击!”
她喋喋不休地报告着这些“喜讯”,每一个词语都像一把锤子"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5188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