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75897" ["articleid"]=> string(7) "5941618" ["chaptername"]=> string(7) "第6章" ["content"]=> string(2550) "去,没一会儿就凑在台阶上画起了画,画纸上是两个手拉手的小人,都戴着圆圆的口罩。

最热闹的是李奶奶的摊位,她把自己种的蒜苗捆成小把,跟人换东西——换了张婶的半袋面粉,换了陈老师的一本旧童话书,还换了个年轻人的蓝牙音箱。

“我孙子说这玩意儿能听戏,”李奶奶抱着音箱笑得合不拢嘴,“以后我在阳台种蒜苗,就能听着戏了。”

散场的时候,大家手里都拎着换来的“宝贝”,有人提议拍张合照,所有人都凑到一起,对着镜头笑。

照片洗出来后贴在社区公告栏里,我每次路过都能看见——照片里的人有的举着蒜苗,有的抱着收音机,有的牵着孩子的手,每个人的眼睛都亮闪闪的,像装着星星。

第八节 寒风里的热包子腊月里的风刮得人脸疼,社区门口的早餐摊却早早支起来了。

摊主是对小夫妻,以前在菜市场卖包子,疫情时歇了业,解封后第一时间就来社区门口摆摊,说“忘不了疫情时大家帮衬”。

我每天早上都去买两个肉包,包子刚出锅,烫得手直抖,咬一口,汤汁顺着嘴角往下流。

小夫妻总是忙得脚不沾地,男的揉面,女的包馅,蒸笼冒的热气把两人的脸熏得通红。

“多加点醋不?”

女的问我,手里还拿着个小醋瓶,“昨天张婶说醋不够,我今天特意多带了两瓶。”

有天早上,我看见王爷爷拄着拐杖站在摊前,盯着蒸笼看。

“大爷,来两个包子?”

男的问。

王爷爷摇摇头:“我不吃,我给隔壁小吴带的,他昨天加班到半夜,今早肯定起不来。”

小夫妻一听,赶紧捡了两个热包子装进袋里:“大爷,这两个算我们的,您给他带去,让他趁热吃。”

王爷爷要给钱,他们却摆手:“不用不用,以前疫情时,您还帮我们看摊呢。”

后来,早餐摊成了社区的“情报站”——张婶会来问“今天蒜苗多少钱一斤”,陈老师会来聊“学生开学后的情况”,就连平时不爱出门的张叔,也会来买个包子,顺便跟老王唠唠二胡。

小夫妻也总记着大家的喜好:李奶奶爱吃素包,就特意多包点韭菜鸡蛋馅;孩子爱吃糖包,就把糖馅调得甜一点。

有天降温,风特别大,小夫妻的帐篷被吹得晃悠"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517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