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66161" ["articleid"]=> string(7) "593783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4章" ["content"]=> string(3898) "

楚红绫的拇指按在他喉结上,力道不轻不重:“昨晚的事,我记得清清楚楚。”

她的呼吸喷在他脸上,“再敢往我床上摸,就用你送我的这把刀——”刀鞘缓缓下移,抵在他胯间,“剁了你的命根子。”

系统提示

楚红绫好感度+15%

当前:65%

巳时三刻,陈九斤来到试验田。

前几日他让铁匠按照《曲辕犁改良图》打了一架曲辕犁。今日跟农户们约好了,要给他们做演示。

田边已经围满了闻讯赶来的农户。

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不到半日就传遍了青萍县各个村落——县令大人又弄出了新花样,这次是个能省一半力气的曲辕犁。

田垄旁,一架造型奇特的木犁静静摆放着。

它与农户们祖祖辈辈使用的直辕犁大不相同——辕木弯曲如弓,犁铧闪着寒光,犁梢处还多了个可调节的木质机关。

几个老农蹲在地上,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抚过犁身,像是抚摸什么稀世珍宝。

“这犁杆咋是弯的?”赵家村的老把式赵三爷皱着眉头,“祖宗传下来的犁都是直的,这不合规制啊!”

“就是就是,”旁边几个老汉附和着,“弯的咋使力气?怕不是要折了腰。”

陈九斤不慌不忙地卷起官服下摆,亲自牵来一头健壮的黄牛。阳光照在他沾着泥点的靴子上,倒真像个老把式。

“诸位请看,”他拍了拍犁身,声音清朗,“这曲辕犁有三个好处——”

他一边说一边套上牛轭:“其一,辕木弯曲,转向时不必抬犁;其二,犁评可调节深浅,适合不同作物;其三...”他突然发力,犁铧“唰”地没入土中,“省力一半!”

令人惊讶的是,原本需要两个壮劳力压辕才能犁动的硬土,如今陈九斤一人就驾驭得稳稳当当。

犁头像切豆腐般破开土壤,翻出的泥浪又深又匀,黑油油的土块在阳光下泛着湿润的光泽。

“神了!”赵三爷踉跄着追在犁后,抓起一把翻出的黑土,手指都在发抖,“这...这比老朽犁得还深三寸!”

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一阵惊呼。

几个年轻后生跃跃欲试,陈九斤大方地让出位置。

第一个上前的后生叫李铁牛,是村里有名的壮劳力。他学着陈九斤的样子扶犁,黄牛轻轻一拉,犁铧就深深扎进土里。

“轻!太轻了!”李铁牛不可置信地喊道,“跟没用力气似的!”

田埂上的老农们骚动起来。几个心急的已经挤到前面,争相抚摸那神奇的曲辕犁。

陈九斤站在一旁详细讲解:“这犁底加装了犁箭,可以控制入土角度;犁梢处这个木楔叫犁评,往上调就耕得深...”

贼心不死的李寡妇趁机挤到最前排。

她今天特意穿了件半旧的藕荷色衫子,领口却开得格外低。

“大人~”她娇滴滴地递上一块绣着鸳鸯的汗巾,“这新犁太好用了,今晚来奴家后院,教教别的犁法嘛~”

她话音未落,一道红影闪过。

楚红绫不知何时出现在田埂上,刀鞘“啪“地打落汗巾。她穿着练武时的短打,发梢还沾着晨露,显然是从校场直接赶来的。

“他的犁,”楚红绫冷冷道,“只准耕官田。”

李寡妇脸色煞白,在众人的哄笑声中落荒而逃。

日头西斜,陈九斤正与几位老农蹲在田埂边,讨论着抗旱薯的栽种间距。

忽然,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张铁山带着两名衙役纵马而来,尘土飞扬。

“大人!”张铁山翻身下马,抱拳行礼时还在喘着粗气,“出事了!周家废弃的硝石矿那边......有动静!”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4494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