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66153" ["articleid"]=> string(7) "593783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6章" ["content"]=> string(3867) "

夕阳西斜,将试验田染成金色。

陈九斤望着整齐的田垄,满意地点点头。

苏芷柔提着食盒款款走来,用手帕轻轻拭去他额头的汗水:“相公辛苦了。肚子饿了吧,快吃点东西。”

她瞥了眼悻悻离去的李寡妇,嘴角微微上扬。

午后的阳光暖融融地洒在青萍县最气派的宅院——曾经的周家大院,如今的济孤院。

陈九斤刚踏进院门,便听见一阵清脆的童音,伴着欢快的拍手声,从后院传来。

他循声走去,只见五十三个孩子围坐在庭院中央,一位身着素色布裙的女先生站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一根细竹枝,轻轻打着节拍。

“菱角尖尖出水面,采菱姑娘笑开颜——”

孩子们咿咿呀呀地跟着唱,有几个年纪小的还摇头晃脑,小手在空中胡乱比划,逗得女先生掩嘴直笑。

陈九斤倚在廊柱旁,静静看着这一幕。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炊烟从厨房的烟囱里袅袅升起,空气中飘着淡淡的米香。

“大人!”女先生眼尖,一眼瞧见他,连忙福身行礼。

孩子们也跟着转头,七嘴八舌地喊起来:“县令大人来啦!”“大人,我们今天学了新歌!”“大人,您会唱《采菱谣》吗?”

陈九斤笑着走过去,蹲下身摸了摸最近一个小女孩的脑袋:“唱得真好,比本官强多了。”

女先生抿嘴一笑:“孩子们学得快,就是有几个调子还不太准。”

陈九斤点点头,目光扫过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修缮一新的厢房、整齐的菜畦、晾晒在竹竿上的干净衣物。

这里早已没了周家昔日的奢靡气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暖而踏实的生活气。

“粮食还够吗?”他低声问女先生。

“够的。”女先生点头,“苏夫人前几日又送来两石米,还特意嘱咐每日给孩子们煮一个鸡蛋。”

陈九斤微微一笑,心想苏芷柔倒是细心。他站起身,拍了拍袖子:“走,带我去看看厨房。”

女先生连忙引路,孩子们也叽叽喳喳地跟在后头,像一群欢快的小麻雀。

厨房里,两个厨娘正忙着准备晚膳。大锅里熬着稠稠的米粥,案板上摆着刚切好的青菜。

“孩子们吃得可好?”陈九斤问道。

“回大人,每日两顿干饭,一顿稀粥,隔三差五还能吃上肉。”厨娘笑着回答。

陈九斤满意地点点头,又去看了孩子们的住处。厢房里,床铺整齐,被褥干净,窗台上还摆着几盆野花。

“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采的。”女先生解释道,“他们说,要让屋子看起来像家一样。”

陈九斤心头一暖,正想说些什么,忽听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

“大人!”小翠提着个竹篮走进来,脸上带着浅浅的红晕,“我...我今日得空,来看看孩子们。”

陈九斤挑眉:“哦?带了什么好东西?”

小翠掀开篮子上盖着的布,露出里面金灿灿的糖糕:“昨日跟苏姐姐学的,特意多做了一些...”

孩子们顿时欢呼起来,有几个已经忍不住踮起脚尖往篮子里瞧。

小翠笑着把糖糕分给他们,又拿出一个小包袱递给女先生:“这是几件旧衣裳,改小了给孩子们穿。”

陈九斤看着这一幕,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系统光幕悄然浮现:

济孤院运营良好

民心值+10

夕阳西下,陈九斤和小翠并肩走出济孤院。晚风拂过,带来远处田野的清香。

“大人...”小翠突然开口,声音轻轻的,“您说...这些孩子将来会记得我们吗?”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4494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