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54153"
["articleid"]=>
string(7) "5935888"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8章"
["content"]=>
string(2120) "酿。
安禄山回到范阳后,加速扩军备战;杨国忠把持朝政,排除异己;太子与高力士的矛盾日益加深...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
大唐盛世从此由盛转衰。
而那份引发无数风波的金匮密件,最终在战乱中不知所踪,成为历史上又一个永久的谜。
只有亲身经历那段往事的人们还记得,曾经有个忠直的御史中丞,为了揭露真相,几乎付出生命的代价。
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史书角落,成为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映照着权力与人性的复杂面貌。
6 尾声十年后,张瑄隐居于江南某小镇。
一日,他在酒肆中听到旅人谈论朝政,说安史之乱虽平,但藩镇割据,朝中宦官专权,大唐已不复昔日繁荣。
此时,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酒肆——是墨夷明,他风尘仆仆,显然远道而来。
“中丞,别来无恙。”
墨夷明微笑。
张瑄邀他同坐:“这些年你去了何处?”
墨夷明低声道:“某去了安西,找到高仙芝将军,完成了中丞当年的嘱托。”
他从怀中取出一封密函,“这是高将军给您的信。”
张瑄展信阅读,面色渐凝。
信中,高仙芝透露了一个惊人秘密:原来金匮中还有一份更隐秘的文件,记录着李林甫与安禄山的一个约定——事成后,安禄山将获封河北三镇,几乎独立于中央。
“高将军嘱我转告中丞:历史会记住那些坚持真理的人。”
墨夷明说。
张瑄长叹一声,望向窗外流淌的河水:“真理虽在,但盛世已逝。
我等所能做的,唯有记住教训,警示后人。”
二人对饮,不再言语。
窗外,细雨蒙蒙,江南春色如画。
但在这宁静之下,是大唐帝国再也回不去的黄金时代。
那些权力、阴谋、背叛与坚守的故事,终将随岁月流逝,化作史书中的几行文字,供后人凭吊与思索。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426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