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54131" ["articleid"]=> string(7) "5935888"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1章" ["content"]=> string(2664) "张瑄大惊,急忙躲到假山后。

外面传来呼喝声和脚步声,显然刺客已经得手,正在搜查是否还有同党。

危机关头,一只手突然从后捂住张瑄的嘴,将他拉入假山下的暗道中。

黑暗中,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中丞莫出声,某是友非敌。”

4 长安迷雾暗道中漆黑一片,张瑄被那人拉着疾行,心中忐忑不安。

刚才陈希烈话到关键处遭灭口,显然对方一直在监视他们。

不知走了多久,前方出现微弱光亮。

那人推开一道暗门,二人进入一间密室。

烛光映照下,张瑄才看清对方是个中年文士,面容清癯,眼神锐利。

“阁下是...”张瑄警惕地问。

文士拱手:“在下李泌,字长源,现为东宫侍读。”

张瑄一惊。

李泌是闻名天下的奇才,年纪轻轻就已深受太子信任,但他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又为何要救自己?

李泌似看穿他的疑虑,微笑道:“中丞勿疑。

太子殿下一直关注金匮案,知中丞蒙冤,特命在下暗中相助。”

张瑄皱眉:“太学生请愿是东宫策划的?”

李泌颔首:“确是太子示意,但初衷是为揭露李林甫罪行,不料反害中丞入狱。

殿下深感愧疚。”

“那散发揭帖详细叙述案情的也是东宫的人?”

李泌却摇头:“非也。

此事东宫也觉蹊跷,正在查证。”

张瑄想起陈希烈未说完的话,急问:“李学士可知金匮中密信内容?

陈相方才说关乎...”“关乎大唐国本。”

李泌接话,面色凝重,“李林甫与安禄山密谋,欲废太子,改立寿王为储君。”

张瑄倒吸一口凉气。

当朝太子李亨是玄宗第三子,而寿王李瑁是武惠妃之子,曾一度有望被立为太子。

若李林甫真与安禄山勾结谋易储君,确是天大的事情。

李续道:“安禄山手握重兵,李林甫掌控朝政,二人联手,确有废立之能。

那金匮中藏的就是他们往来密信和计划。

陈希烈偶然发现此事,派人窃取证据,反遭陷害。”

张瑄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但转念一想,又觉疑点重重:“李相权势已极,为何要冒险与边将勾结谋易储君?”

李泌冷笑:“因他深知太子厌恶其专权,一旦太子继位,他必失势。

而寿王柔弱,更易控制。

且安禄山也有盘算——他妄想像安"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4265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