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52453" ["articleid"]=> string(7) "593571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8章" ["content"]=> string(2729) "么?

我们好不容易才……”“锦白,”我说,“南华班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它的存在,是为了祭奠。

如今,我要做的,是复仇。

我独自一人,去了京城最大的报社。

我没有去见主编,而是找到了一个专门写梨园杂闻,笔锋犀利却郁郁不得志的小记者。

我把一个油纸包,放在了他的桌上。

里面,是几张陈宿早年间的戏照,和他与林霜月的合影。

还有几份手稿的复印件。

一份,是陈宿亲笔所书的《霸王别姬》片段。

另一份,是我父亲魏宏正后来刊印发行的《卫派经典·霸王别姬》选段。

两相对比,一目了然。

那记者看着那些东西,手都开始发抖。

他知道,这是一个足以震动整个京城的大新闻。

“裴老板,你……”“我只有一个要求,”我说,“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谁是贼。”

他看着我,重重地点了点头。

三天后。

一篇名为《窃火者》的文章,出现在报纸最不起眼的角落。

文章没有指名道姓。

只讲了一个天才陨落,挚友反目,窃取心血,欺世盗名的故事。

故事里,有惊才绝艳的“陈郎”,有风华绝代的“林娘子”,还有一个被嫉妒吞噬了良心的“魏兄”。

故事的结尾,写着:“如今,窃火者的弟子,正要将受害者的遗作,再一次窃为己有,在万众瞩目下,上演一出贼喊捉贼的闹剧。

可笑,可悲,可叹。”

文章一出,并未立刻引起轰动。

但,一颗怀疑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

一些梨园的老人,开始对着文章,窃窃私语。

一些敏锐的戏评人,也开始重新审视所谓的“卫派经典”。

我等着。

等这颗种子,生根,发芽。

等乔嵩亲手为它浇上最后一瓢油。

20.乔嵩的《凤求凰》,定在金玉大戏院开演。

他下了血本,宣传造势,铺天盖地。

把这出戏吹嘘成了“卫派革新”的里程碑,“陈卫两派”艺术的集大成者。

他还请了关四爷亲笔题字,挂在了戏院门口。

“凤鸣九天”。

真是讽刺。

演出那天,金玉大戏院座无虚席。

我也去了。

我没有化妆,也没有穿戏服。

就穿着一身孝衣,坐在了最后一排的角落里。

苏锦白陪在我身边,神情紧张。

“阿安,你到底想做什么?”

我没有回答他,只是静静地看着舞"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4210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