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50113"
["articleid"]=>
string(7) "5935300"
["chaptername"]=>
string(7) "第5章"
["content"]=>
string(2592) "我也在社交网络和校友数据库中搜索陈明的踪迹,试图找到他现在的信息。
搜索结果令人惊讶——陈明竟然是一家知名AI育儿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公司主打产品就是"启智"系列的竞品。
不过根据公开资料,他三个月前已经离职,原因不明。
我继续深挖,发现陈明离职后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专注于"儿童认知发展与AI辅助教育"。
公司网站设计精美,理念前沿,几乎看不出任何异常。
但我注意到,网站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提到公司正在研究"信任构建的数学模型"。
这绝对不是巧合。
当晚,我部署好所有监控和防护措施后,难以入眠。
我起身走到小宇的房间,看着儿子熟睡的面容,心中充满了保护欲。
无论陈明想做什么,我绝不会让他伤害自己的孩子。
第二天一早,我联系了大学时期的一位导师,如今已是人工智能伦理领域的权威专家。
我隐瞒了部分事实,只说是为客户做安全评估时发现了可疑代码模式,想请教这种代码的可能来源。
教授很快回复了:"这种代码结构很特殊,尤其是这个哲学家名言注释的风格,让我想起十年前的一个学生——陈明。
他曾经是我最看好的天才,可惜......"教授没有说完,但我明白他的意思。
挂断电话后,我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
我决定尝试直接联系陈明。
经过一番周折,我找到了陈明的私人联系方式。
我犹豫了很久,终于拨通了电话。
"喂?
"电话那端的声音熟悉又陌生,透着几分疲惫。
"陈明,我是林薇。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一声轻微的叹息:"林薇。
好久不见。
""是你吗?
启智的那些异常更新,教小宇人类不值得信任,都是你做的?
"我直截了当地问。
陈明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我现在从事的是正规的AI教育研究。
""别装了,陈明!
那种加密方式,代码注释的风格,除了你还有谁?
""听起来你的启智系统可能被黑了。
"陈明的语气平静得不自然,"不过我确实可以帮你看看。
如果你愿意,可以把系统日志发给我。
"我几乎能肯定陈明在撒谎,但我还是答应发送日志——因为我早已在"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413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