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33081" ["articleid"]=> string(7) "593198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6章" ["content"]=> string(2536) "母亲——母亲也是个勤劳的人,手也粗糙,却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总劝他“做人要踏实,做事要尽心”。

原来母亲的“相”,也是“勤劳”和“善”的相,所以才能把他教得正直。

入秋之后,青竹观来了一个特殊的访客——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年轻人,手里拿着一本破旧的《论语》,说是想请道长帮他看能不能考上科举。

陈砚看他的上停宽,额头饱满,眼神亮,且透着一股“韧”劲,便对他说:“你上停好,是‘有智慧’的相,再加上你眼神有韧劲,做事能坚持,只要好好读书,定能考上科举。”

年轻人有些自卑:“可我家里穷,连笔墨纸砚都快买不起了,怕考不上,白费功夫。”

道长从袖中取出一些银子,递给年轻人:“这些银子你拿着,买些笔墨纸砚,再找个安静的地方读书。

你的相里,有‘科举’的运,别因为穷就放弃——穷是暂时的,没了志气,才是一辈子的穷。”

年轻人接过银子,跪在地上磕头:“多谢道长和先生,我若考上科举,定不会忘了你们的恩情,定会做个好官,帮百姓做事。”

道长扶起他:“你不用谢我们,要谢就谢你自己——你的相里有‘贵’气,却缺‘机会’,我们只是给你一个机会,能不能抓住,还要靠你自己。”

年轻人走后,陈砚问:“师父,您怎么知道他能考上科举?

万一他考不上,岂不是白费了银子?”

道长笑道:“我看他的‘神’——他说话时腰背挺直,眼神坚定,连提到‘穷’时,都没丢了志气,这就是‘有大才’的兆头。

相面看的不是‘结果’,是‘潜力’——他有潜力,又能坚持,定能考上。”

果然,三年后,那个年轻人考上了举人,还特意来青竹观谢道长和陈砚。

他穿着官服,却依旧谦和:“若不是你们当年帮我,我现在还在村里种地,哪能有今天。

我已经被派到县里当知县,以后定不会贪赃枉法,会好好帮百姓做事。”

陈砚看着他的面相——上停依旧宽,眼神却比以前多了些“稳重”,中停的中二府也饱满了不少,这是“当官”养出来的气度。

他忽然明白,面相不仅能看“潜力”,还能看“经历”——你经历了什么,做了什么,"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356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