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33064" ["articleid"]=> string(7) "5931986" ["chaptername"]=> string(7) "第6章" ["content"]=> string(2616) "辨三停六府的好坏,甚至能看出身边人的一些小毛病。

这日,道长带他去山下的镇子赶集,说是要教他“相神”。

“相型看的是表面,相神看的是骨子里的东西。”

道长边走边说,“有些人面相普通,却有大才,靠的就是‘神’——眼神、情态、声音,这些比五官更重要。”

镇子上很热闹,叫卖声、孩童的笑声混在一起。

道长指着不远处一个卖字画的年轻人:“你看他,上停不算宽,中停也普通,可他握笔的手很稳,眼神专注,连有人路过都没分心,这就是‘神定’。

这样的人,就算现在落魄,将来也能有出息。”

陈砚细看——那年轻人穿着洗得发白的长衫,面前摆着几幅字画,字写得遒劲有力,画的山水虽简单,却透着灵气。

他果然如道长所说,眼神只在笔尖和纸上,连旁边卖糖葫芦的吆喝都没惊动他。

“再看那边那个掌柜。”

道长又指了指街角的布庄,布庄掌柜正和客人讨价还价,脸上堆着笑,眼神却有些闪烁,还时不时瞟向柜台上的银子。

“他鼻头圆润,本是有财运的,可眼神不定,说明他心里贪,总想着多赚些,反而容易砸了生意。”

正说着,一个穿着官服的人从布庄出来,面色有些不悦。

陈砚猜想,怕是掌柜的讨价太狠,惹恼了客人。

两人走到一家茶肆坐下,道长点了两碗茶,忽然问:“你知道《冰鉴》吗?”

陈砚摇头,他只读过四书五经,没听过这本书。

“《冰鉴》是曾国藩看相的书,专看大才。”

道长呷了口茶,“里面说‘神骨为上,容貌为下’,意思是看一个人,先看他的神和骨,再看他的容貌。

你看曾国藩手下的李鸿章,早年面相不算出众,可他眼神锐利,说话有气势,这就是‘神足’,所以能成大事。”

“那普通人怎么修‘神’呢?”

陈砚追问。

道长指了指自己的胸口:“先修心。

心稳了,神就定了;心善了,神就慈了。

我给你讲个我师父的故事。”

“我师父年轻时,上停很差,性格也自卑,总觉得自己没出息。

他出生在战乱年代,家里穷,父亲还摔断了腿,母亲怀着他时,连饭都吃不饱。

他生下来就瘦弱,上停尖,耳朵也小。

可他没放弃,跟着一位老中医学医"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356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