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19631"
["articleid"]=>
string(7) "5929847"
["chaptername"]=>
string(7) "第3章"
["content"]=>
string(2564) "提到过您?”
林薇终于问出这个疑惑。
陈素华沉默良久,从颈间取下一个老旧怀表,打开表盖,里面藏着一张小照片——两个年轻人并肩笑着,背后是南京城墙。
“因为他有正式的妻子,父母包办的婚姻。”
老人轻声说,“我是他不能公开的秘密。”
1927年,周墨云的画作突然在艺术界引起争议。
保守派批评他背离传统,激进派又认为他不够革新。
同时,家族生意破产,他不得不更加依赖妻子家族的财力支持。
“那时他变得极度抑郁,常说自己是‘两个世界的流浪者’——既不属于传统,也不属于现代;既不爱法律上的妻子,又不能公开与我的关系。”
最让周墨云痛苦的是艺术上的孤独。
他试图融合中西画法,创造一种新的表达形式,却遭到两面夹击。
一次画展上,有人甚至当场撕毁了他的作品。
“那晚他喝得大醉,来找我,说想要放弃画画。”
陈素华回忆道,“我说如果他放弃,就对不起那些真正理解他作品的人。
他问:‘有这样的人吗?
’我说:‘至少有我。
’”这次对话后,周墨云突然振作起来,开始创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组作品——《无名者》。
画面中的人物都没有清晰的面容,却通过姿态、环境和光影传达出强烈的情感。
“他说这组画是为所有不被看见的人创作的——车夫的手,歌女的背影,报童的脚步...他说真正的艺术不在于画什么,而为什么而画。”
1937年抗战爆发,周墨云决定留在沦陷区,暗中帮助抗日力量传递情报。
他利用画家身份作掩护,将信息藏在画作中。
“那是我们最艰难的时期,见面次数越来越少,每次都可能成为永别。”
陈素华的声音低沉下来,“但他从没停止绘画,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候。”
1945年抗战胜利,周墨云却面临新的危机——有人揭发他与日伪人员有来往(实为情报工作)。
为保护陈素华,他强行与她断绝关系,让她离开南京。
<“最后一次见面,他送给我这个怀表,说里面藏着我们所有的时光。”
陈素华摩挲着手中的旧物,“我说我会等他,他摇头说:‘不必等,活你的时代去。
’”周墨云于1949年失"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335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