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19630" ["articleid"]=> string(7) "5929847" ["chaptername"]=> string(7) "第2章" ["content"]=> string(2616) ":“你说的是陈奶奶吧?

她确实喜欢讲老茶馆的故事。”

心跳加速的林薇被带到花园里。

一位银发老妪正坐在长椅上晒太阳,膝上盖着毛毯,眼神清澈得不似百岁老人。

“陈奶奶,您好,我是电影编剧林薇,想向您了解一些民国时期的事情。”

林薇小心地坐下。

老人微笑着打量她:“你想问周墨云的事吧?”

林薇惊讶得几乎说不出话:“您怎么知道?”

“这些年,偶尔会有人来问。”

老人眼神望向远方,“等了这么多年,终于有拍电影的人来了。”

“您真的认识周墨云?”

“叫我素华吧,”老人轻轻说,“周墨云是我爱过的人。”

随着陈素华的叙述,时光倒流回1925年的南京城南。

那时的城南茶馆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

十九岁的陈素华在那里做琵琶女,每晚弹奏几曲赚取生活费,梦想着有一天能进入新式学堂读书。

“那是个春天的晚上,他独自坐在角落,面前铺着纸笔,却一直望着窗外。”

陈素华回忆道,“掌柜告诉我,那是新成名的画家周墨云,性格古怪,已经连续来了七天,每次都点最便宜的茶,一坐就是半天。”

第三天晚上,周墨云终于主动与陈素华说话,问的却是:“你左手小指为什么总是微微翘起?”

这奇怪的问题开启了他们的交往。

周墨云解释说,他在观察所有人的手部特征,准备创作一组以“手”为主题的作品。

“他为我画了第一幅肖像,不是脸,而是我弹琵琶的手。”

陈素华眼中闪着光,“他说我的手讲述了两个故事——指尖是艺术家的梦想,茧子却是生活的现实。”

随着交往深入,周墨云向陈素华展示了一个无人知晓的世界。

他带她去城墙上看落日,告诉她色彩不只是色彩,而是“光的叹息”;他教她不仅用眼睛看世界,还要用触觉、听觉甚至味觉去感受。

“他说我的声音是‘靛蓝色的’,我的琵琶声像‘雨后的青石板’。”

陈素华笑着说,“那时候我觉得他疯了,但现在明白了,那是通感,他感知世界的方式与常人不同。”

林薇飞快地记录着,这些细节远比任何史料都鲜活。

她连续一周每天拜访陈素华,听她讲述与周墨云的点点滴滴。

“为什么正规历史从没"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3352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