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18688"
["articleid"]=>
string(7) "5929735"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3章"
["content"]=>
string(2552) "食节传火的民间故事”,说成是“自己查阅古籍发现的”。
台下的评委们听得很认真,偶尔还点头,我在后台看着,手攥得发白。
终于到我发言了。
我走上台,刚拿起话筒,就听见台下有人喊:“这不是那个被质疑学术不端的学生吗?
怎么还敢来?”
张启明坐在第一排,得意地看着我。
我没管那些议论,直接点开PPT:“各位评委好,我是林砚,接下来我要讲的,是《XX古镇寒食节婚俗调研与文化解读》的原创过程——去年8月,我第一次去XX古镇,在王奶奶家听她讲了寒食节传火的故事,这是我当时拍的照片,后面是王奶奶的签名访谈记录。”
我一边讲,一边展示证据:从最初的调研笔记草稿(上面有修改的划痕),到艾德里安的修改批注(每一条都标着“保留林砚原思路”),再到王馆长提供的录音(里面清晰地记录着我去年的调研时间)。
台下的议论声渐渐小了,评委们开始认真看我手里的证据,有人还拿出笔记录。
张启明坐不住了,突然站起来:“你这些都是伪造的!
我早就见过这篇论文,是你抄我的!”
“你见过?”
我拿出艾德里安给的初稿复印件,举起来给所有人看,“这是我去年10月提交给艾德里安教授的初稿,上面有他的签收章,请问张教授,你什么时候‘见过’这篇论文?
是在你去年11月找我要调研数据的时候吗?”
台下瞬间炸了锅,评委们纷纷看向张启明。
他脸色惨白,想抢我手里的复印件,却被旁边的评委拦住:“张教授,先让学生把话说完。”
就在这时,会场门被推开,艾德里安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各位评委,我是艾德里安,林砚的指导老师。
这里有张启明教授近五年剽窃其他学生成果的证据,包括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他曾多次用‘推荐发表’为诱饵,骗取学生的调研数据,然后署上自己的名字发表。”
他把文件递给评委,张启明彻底慌了,想跑却被保安拦住。
有个老评委看完证据,气得拍桌子:“张启明!
你枉为教授!
学术圈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我看着张启明被保安带走,心里突然松了一口气,眼泪控制不住地掉下来——不"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33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