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06037"
["articleid"]=>
string(7) "592739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0章"
["content"]=>
string(2538) "他为什么,他说“我儿子小时候放学总走这条巷,我怕他看不清路”,可邻居都知道,他儿子十年前就去外地打工,再也没回来。
直到有天老人突发脑溢血,倒在路灯下,手里还攥着块抹布,而那天晚上,他儿子因为公司裁员,正背着行李往家走,远远看到巷尾的灯亮着,突然就红了眼。
这些稿子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像老照片一样,透着真实的温度。
苏晓越读越着迷,读到第7篇《药店的秘密》时,突然愣住了——故事里的药店老板,总在柜台下藏着个小本子,记着老街坊的用药习惯:王奶奶有高血压,每次来买降压药都要叮嘱她少放盐;李大叔有哮喘,一到冬天就提前给他留好平喘药。
有次来了个偷药的少年,老板没报警,反而给了他一盒感冒药,说“你妈咳嗽好几天了吧?
下次缺钱跟我说,别做傻事”。
后来少年成了医生,每年都回老街看老板,而老板的小本子,记满了整整三十页。
苏晓突然想起编辑部楼下就有一家老药店,老板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每次她去买创可贴,老人都会多给她一帖,说“小姑娘手嫩,容易刮破”。
她拿着稿子跑下楼,药店老板看了标题,突然笑了:“这是张编辑写的吧?
当年他总来我这儿聊天,说要把老街的故事写下来。”
苏晓这才知道,这些稿子竟都是张编辑根据真人真事写的,只是当年杂志社觉得“太朴素,没噱头”,一直没发表。
读到第15篇《拾荒人的笔记本》时,苏晓的心脏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
故事里的拾荒人每天都在垃圾桶里找旧书旧报纸,然后把上面的好词好句抄在笔记本上。
有人笑他装文化人,他也不辩解。
直到有天他在河边救了个跳河的女孩,女孩说自己高考失利,觉得活着没意思。
拾荒人从怀里掏出笔记本,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录取通知书——那是他年轻时的,因为家里穷,没去成大学。
“我这辈子没读过大学,但我知道,活着就有盼头,就像我每天捡废品,也能攒钱买本新书。”
女孩后来考上了大学,每年都给拾荒人寄明信片,而拾荒人的笔记本,已经攒了五本。
苏晓突然明白,张编辑留下这些稿子,不是要“待编”,而"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2886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