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06029"
["articleid"]=>
string(7) "592739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9章"
["content"]=>
string(2484) "要你过得好,我就高兴。”
雪夜里的一碗热汤面,虽然普通,却温暖了一个年轻人的心,也照亮了他前行的26.编辑部的“时光抽屉”老陈把那只贴满胶布的牛皮纸箱放在苏晓 desk 上时,纸箱边角的磨损处露出了里面泛黄的稿纸。
“这是张编辑退休前锁在资料室最里面的柜子里的,说是‘待编短篇集’,一放就是二十年。”
老陈是编辑部资历最老的校对,手指划过纸箱上模糊的“25”字样,“张编辑走的时候说,谁能把这25篇稿子编完,谁就懂什么是‘小说里的人生’。”
苏晓刚进这家老牌文学杂志社三个月,主打栏目“短篇精选”最近销量下滑,主编天天在例会上皱着眉说“要找有劲儿的稿子,能扎进人心里的”。
她看着纸箱上的铜锁生了锈,锁孔里积着灰,突然想起面试时主编问她:“你觉得好的短篇小说是什么样的?”
当时她答“要像钩子,勾着人往下读”,现在看着这箱未知的稿子,倒觉得更像藏着秘密的抽屉。
当晚苏晓把纸箱抱回出租屋,找了把指甲刀一点点抠铜锁。
锈屑掉进地毯缝里,折腾到半夜,锁“咔嗒”一声开了。
她掀开纸箱,里面整整齐齐码着25个牛皮纸信封,每个信封上都用钢笔写着编号,从“1”到“25”,信封右下角是同一个签名——“张敬山”,应该就是那位退休的张编辑。
第一个信封里的稿子标题是《修表匠的最后一块表》,字迹是蓝黑墨水写的,有些字被洇开,稿纸右上角标着“1998年冬”。
故事讲的是老街上的修表匠,手艺好却脾气倔,只修机械表,对电子表一概不理。
有天来了个穿校服的女孩,哭着说要修爷爷留下的旧怀表,说怀表停了,爷爷就再也没醒过来。
修表匠沉默着接过怀表,拆开来修了三天,最后把怀表还给女孩时,里面多了张纸条:“表走的是时间,记的是人心,你爷爷没走,他在表针里陪着你。”
苏晓一口气读完,眼眶有点发热。
她想起自己爷爷去世时,也留下了一块老怀表,现在还放在抽屉里。
她接着拆第二个信封,标题是《巷尾的灯》,讲的是独居老人每天晚上都把巷尾的路灯擦得干干净净,有人问"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288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