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06012"
["articleid"]=>
string(7) "592739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5章"
["content"]=>
string(2520) "外冷的时候,就想穿这件毛衣,”儿子摸着毛衣的纹路,眼眶有点红,“总觉得您织的毛线,比羽绒服还暖。”
李阿姨看着儿子,突然想起当年织这件毛衣时,儿子还在旁边捣乱,把毛线团滚得满地都是。
她笑着翻出毛线筐:“再给你织件新的,这次织你最喜欢的深灰色。”
现在,李阿姨的箱子里又多了件新毛衣,叠在旧毛衣旁边。
阳光好的时候,她会把毛衣都拿出来晒一晒,毛线的清香混着阳光的味道,飘满整个屋子。
她知道,这些毛衣或许会越来越旧,但藏在毛线里的牵挂,永远不会褪色——那是家的温度,是无论走多远,都能让人安心的回响。
22. 老邮局的汇款单赵大爷每天早上都会去街角的老邮局转一圈,不是寄信,也不是取钱,只是想看看柜台后的王大姐。
这习惯,他保持了二十年。
1998年,赵大爷的儿子去深圳打工,第一次出门的小伙子没带多少生活费,到了深圳就给家里寄了张纸条,让父亲给他汇两百块钱。
赵大爷拿着纸条,慌慌张张地跑到邮局,不知道怎么填汇款单。
当时柜台后的王大姐刚上班没几年,耐心地教他写收款人地址,还提醒他:“在附言里写句叮嘱的话,孩子在外头能放心。”
赵大爷想了想,在附言栏里写:“好好吃饭,别冻着。”
从那以后,赵大爷每个月都会来邮局给儿子汇款,有时两百,有时三百,附言栏里的话换了又换:“天热了多喝水”“天冷了加衣服”“别太累着自己”。
王大姐也记着他,每次看到他来,都会提前把汇款单准备好,还会跟他聊几句:“您儿子最近没给您打电话?”
“深圳那边天气怎么样?”
2005年,儿子在深圳站稳了脚跟,让赵大爷去那边住,赵大爷没去——他舍不得老房子,更舍不得邮局里的王大姐。
其实他心里清楚,自己天天去邮局,不全是为了跟王大姐聊天,更是因为那些汇款单。
每次填汇款单,他都觉得儿子就在身边,附言里的每一句话,都是他想对儿子说的心里话。
2018年,邮局要翻新,王大姐也到了退休的年纪。
退休前一天,王大姐把赵大爷叫到柜台前,递给了他一沓东西——那是二十年来,"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288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