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04232"
["articleid"]=>
string(7) "5926862"
["chaptername"]=>
string(7) "第3章"
["content"]=>
string(2590) "异常潮湿、冰冷,如同触摸刚从冰冷海水中捞出来的物体表面。
诊室里空气干燥,但这种湿冷感并未如常理般快速消散,反而像一层看不见的薄膜附着在皮肤上。
接着是嗅觉。
当我凑得很近,几乎要贴到那片皮肤时,一股极其微弱、却顽固存在的腥气,穿透了诊室里浓重的消毒水味道,钻入了我的鼻腔。
不是血腥味,也不是炎症的脓臭味,是一种更原始的、带着咸湿感的——海鱼的腥味。
很淡,时隐时现,需要非常专注才能捕捉到,但它确实存在。
最后是视觉。
我调整了无影灯的角度,让强光几乎平行地扫过那片光滑的皮肤表面。
就在光线掠过某个角度的瞬间,我似乎捕捉到一丝转瞬即逝的、非自然的虹彩反光。
如同汽油滴在水面产生的油膜色彩,又像某些深海鱼鳞片在特定光线下泛起的诡异光泽。
它出现得太快,消失得更快,快到让我怀疑是不是自己眼花了。
但我对自己的观察力有绝对的信心,尤其是在这种需要高度警惕的情况下。
检查完毕,我直起身,摘下手套。
诊室里一片寂静,只有李强粗重而压抑的呼吸声。
他紧张地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像是在等待法庭宣判的犯人。
5我没有立刻说话,而是走到洗手池边,仔细地冲洗双手。
冰冷的水流冲刷着指尖,也让我高速运转的大脑冷静下来。
无创口离体、光滑表面、异常湿冷、顽固鱼腥、转瞬即逝的虹彩反光……这些看似孤立、荒诞的线索,在我脑中却如同散落的拼图碎片,被“老家”十年积累的经验迅速拼合起来——这绝不是意外,不是已知的疾病,甚至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损伤”。
它的每一个特征,都指向那个我熟悉的、充满未知与危险的领域——异常事件。
然而,所有的线索都还差最关键的一块拼图:诱因。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离奇的“离失”?
病人身上残留的鱼腥味和湿冷感,暗示着某种与水生环境或生物相关的接触。
但李强从始至终只重复着“自己掉的”这一句苍白无力的话。
经验告诉我,面对异常事件,受害者的隐瞒往往是出于极度的恐惧、羞耻或对真相本身的不理解。
他们可能无意中接触了危险源,却不知道其代"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283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