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04177"
["articleid"]=>
string(7) "5926852"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8章"
["content"]=>
string(2393) ",他笑着说:“好,好,香传万里了。
你看这藏香,燃在山南,烟却能飘到北京;你看这《无量寿经》,抄在山南,理却能传到北京;你看这观想,修在山南,暖却能传到北京——这就是‘无量寿’的真意,不是一个人的寿,是善的寿,是理的寿,是暖的寿,能传万里,能传千年,能传无量劫。”
那天从寺里回来,我在药铺的门口挂了串经幡,经幡上写着“南无阿弥陀佛”,还有我这些年的观想心得——“观唐卡,观的是心的形;观经卷,观的是心的理;观气脉,观的是心的流;观空性,观的是心的静;观无量寿,观的是心的善。”
风吹过经幡,“哗啦哗啦”的响,像在念《无量寿经》,像在传观想的道,像在说:山南的青稞会再黄,纳木错湖的水会再清,扎叶巴寺的经会再念,观想的暖会再传,善的链会再长,无量寿的光,会永远照着人间。
现在,我还是每天在药铺里,给病人诊脉,给迷茫的人指引观想,给远方的人回信。
有时会想起十三岁那年,第一次攥着转经筒去扎叶巴寺,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什么是“观想”,什么是“空性”,什么是“无量寿”;现在的我,终于懂了——观想不是“神通”,是“修心”;空性不是“虚无”,是“自在”;无量寿不是“长生”,是“善传”。
就像《无量寿经》里说的“愿我临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那安乐国不在西方,在每一个被善温暖过的心里,在每一次观想种下的善因里,在每一回传承下去的暖里。
我摸了摸眉心的智慧眼,还是凉的;摸了摸掌心的药师佛暖意,还是暖的;摸了摸经卷里的酥油,还是香的——我的观想之路,还在走,还在修,还在传。
只要还有人需要暖,还有人需要光,还有人需要善,我就会一直走下去,像山南的青稞,一年又一年,种下去,长出来,结出果,喂饱人间;像扎叶巴寺的藏香,一天又一天,燃起来,飘出去,熏染人间;像《无量寿经》的字,一字又一字,念起来,照亮人间。
这就是我的修行,我的观想,我的无量寿。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283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