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603852" ["articleid"]=> string(7) "5926807" ["chaptername"]=> string(7) "第1章" ["content"]=> string(2554) "第一章:城隍庙的 “半个主人”清朝光绪年间,青州府的冬天来得格外早。

刚入十月,寒风就像刀子似的刮在人脸上,城郊那座破败的城隍庙,更是显得凄凉。

朱红的庙门掉了大半漆,露出里面斑驳的木头,门槛被岁月啃得坑坑洼洼,连庙顶的瓦片都缺了好几块,一到下雨天,庙里到处漏雨。

可就是这么个破地方,却成了王瘸子的家。

王瘸子本名叫王满仓,早年在城里的粮铺当学徒,十七岁那年,粮铺遭了恶犬袭击,他为了保护掌柜的女儿,左腿被恶犬狠狠咬了一口。

虽然后来保住了腿,却落下了残疾,走起路来一颠一跛。

掌柜的念他有功,给了他一笔钱,可他拿着钱治完腿,就所剩无几了。

再后来,粮铺倒闭,他无依无靠,便流落到了这座城隍庙。

这一住,就是五年。

王瘸子把神坛下的角落收拾得干干净净,捡来几块破木板挡在漏雨的地方,又从城外的破庙里拖来一堆旧棉絮,铺在地上当床。

他还在庙门口种了几株野菊,春天的时候,黄色的小花一开,倒给这破败的城隍庙添了几分生气。

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王瘸子就揣着那个豁了口的破碗,一颠一跛地去城里乞讨。

他从不跟人硬要,只是站在店铺门口,嘴里念叨着 “行行好,给口饭吃”。

遇到好心人给个馒头、窝头,他就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留着当两顿饭吃;要是遇到刻薄的掌柜,被赶出来,他也不恼,只是叹口气,再去下一家。

傍晚时分,王瘸子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城隍庙,不管讨到多少吃的,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城隍神像前,恭恭敬敬地磕两个头。

那城隍神像也有些年头了,脸上的金漆掉了不少,左手的手指还断了一根,可在王瘸子眼里,这就是他的 “靠山”。

“城隍老哥,我回来了。”

他一边磕头,一边念叨,“今天讨到了半个馒头,还有一口菜汤,我分您点。”

说着,就把馒头掰下一小块,放在神像前的贡桌上。

逢年过节的时候,来城隍庙许愿还愿的香客多了起来,贡桌上的贡品也堆得像小山似的。

有白面馒头、酱肘子、香甜的枣泥糕,还有城里 “裕丰楼” 才有的桂花糕。

王瘸子从不贪心,只"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282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