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593091"
["articleid"]=>
string(7) "592464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4章"
["content"]=>
string(2672) "仙,修到最后,不就是为了能笑着面对这操蛋的生活吗?
9重返修车厂的那天,阳光正好。
我脱下病号服,换上那身熟悉的、沾着油污的工作服,感觉像是卸下了一身枷锁,重获新生。
老王没让我立马干活,而是泡了壶好茶,坐在门口的马扎上,跟我论道。
“小于,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前所未有的好。”
我深吸一口气,那熟悉的机油味,此刻闻起来竟格外亲切,“王哥,我好像明白你以前说的话了。”
“哦?
什么话?”
“修车,就是修行。”
我看着车间里来来往往的车辆,看着师傅们专注地拧着每一颗螺丝,听着那此起彼伏的敲击声和发动机的轰鸣声。
我突然发现,这里就是一个道场。
每一辆送来维修的车,都是一个需要被渡劫的生灵。
而我们这些修车工,就是它们的护道者。
我们要用我们的经验、技术和耐心,去倾听它们的问题,找到它们的病灶,然后用最合适的方式,让它们恢复修为,重新上路。
这个过程,需要专注,需要坚韧,需要精益求精。
这不就是修行吗?
老王听完我的高论,愣了半天,然后猛地一拍大腿:“好小子!
你这趟医院没白去!
这是悟了啊!”
我嘿嘿一笑,拿起扳手,走向一辆等待维修的捷达。
那一刻,我感觉手里的扳手,就是韩立的青竹蜂云剑。
我的心态变了,世界也跟着变了。
我不再觉得修车是份卑微的工作,反而从中找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和成就感。
我开始研究更复杂的发动机结构,学习新的电控技术。
我的技术突飞猛进,连老王都对我刮目相看。
我的修石录还在继续更新,内容也从单纯的养病,扩展到了我的修车心得。
我把发动机的疑难杂症比作瓶颈,把找到故障原因的过程比作寻宝,把修好一辆车比作帮助道友成功渡劫。
没想到,这种独特的视角,吸引了更多的人。
有一天,我收到了一个出版社编辑的私信。
“于华老师您好,我们是西红柿出版社。
我们非常喜欢您的修石录,觉得您的故事非常励志,又充满趣味性。
请问您有兴趣将它集结成书出版吗?”
看着那条信息,我拿着扳手的手,抖了。
我,于华,一个修车工,要出书了?
这比韩立捡到"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2614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