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570373" ["articleid"]=> string(7) "591886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4章" ["content"]=> string(3647) "

清晨七点,宁方远已经穿戴整齐。他特意选择了一件普通的深色夹克,看上去更像一位学者而非高官。

"小陈,随行人员精简了吗?"宁方远一边走向专车一边问。

"按您要求,只带了必要的工作人员和两位专家,共三辆车。"周秘书回答,"媒体方面也只通知了省报的经济记者。"

宁方远满意地点点头,"记住原则:多看、多听、少表态。"

车队驶出省政府大院,向城北的老工业区进发。路上,宁方远望着窗外逐渐变化的城市景观——从繁华的商务区到略显陈旧的工业带,汉东经济的层次就这样直观地展现在眼前。

汉东重型机械厂的大门已经有些年头,斑驳的厂牌见证着这家企业的历史。让宁方远意外的是,厂门口并没有迎接的队伍,只有一位穿着工装的中年人在等候。

"那是刘厂长,"随行的工信厅干部介绍道,"这家厂的老厂长,在工人中威信很高。"

宁方远下车主动伸出手,"刘厂长,打扰了。"

刘厂长粗糙的大手与宁方远相握,"宁省长,欢迎来我们厂指导工作。按您的要求,没搞什么欢迎仪式,工人们都在岗位上。"

"很好,我就是想看看平时的工作状态。"宁方远微笑说。

走进厂区,机器的轰鸣声扑面而来。宁方远注意到,虽然设备明显陈旧,但保养得很好,工人们操作熟练。

"我们厂主要生产矿山机械,"刘厂长边走边介绍,"最辉煌时年产五千台套,现在...只剩八百左右了。"

"工人数量呢?"宁方远问。

"从三千减到八百。"刘厂长的声音低沉下来,"都是跟了我十几年的老工人,每裁一个,我这心里..."

宁方远拍拍他的肩膀,"转型不容易。你们有什么应对措施?"

刘厂长眼睛一亮,"我们搞了技术培训,让部分工人转岗到新设立的自动化车间。虽然投入大,但至少保住了两百个岗位。"

在自动化车间,宁方远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整洁的环境,现代化的设备,几个年轻工人正在操作电脑控制台。

"这是我们与省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的智能生产线,"刘厂长自豪地介绍,"虽然只占全厂产出的20%,但利润占了50%。"

宁方远仔细询问了技术细节和投入产出比,不时点头。他注意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人正在指导年轻人操作。

"老同志适应新技术有困难吗?"宁方远走过去问道。

老工人憨厚地笑了,"开始是摸不着头脑,但厂里请大学生来教,慢慢就会了。我这把年纪还能学新东西,挺有成就感的。"

宁方远转身对随行人员说,"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汉东工人的素质。只要有合适的引导,传统产业工人完全能够适应技术升级。"

下午的行程转向完全不同的景象——汉东高新科技园。现代化的建筑群,绿树成荫的环境,与上午的老工业区形成鲜明对比。

"宁省长,欢迎莅临指导!"科技园管委会主任热情洋溢地迎上来。

宁方远摆摆手,"直接去看企业吧,我想了解真实运营情况。"

他们首先参观了一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的小型科技企业。年轻的CEO只有三十出头,却已经带领团队开发出多项专利技术。

"我们的控制系统已经应用在省内外十几家工厂,"年轻CEO充满激情地介绍,"能帮助传统企业提高30%以上的生产效率。"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171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