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558253" ["articleid"]=> string(7) "591597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5章" ["content"]=> string(3863) "

张萍迈步进来,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库房内景,尤其在那些核心区域的档案架上停留了一瞬,才笑道:“奉高公公的命,来问问苏掌籍,重回故地,一切可还顺手?这丙字库的差事,可比教习处繁琐多了吧?”

佳宜心中冷笑,果然来了。皇后和高公公从未放松对她的“关心”。

她脸上堆起愁容,叹了口气:“可不是嘛,张姐姐。这些旧纸堆,看着就头疼。好多字都磨没了,账目也对不上,真不知从前的人是怎么记的。只怕,辜负了娘娘和公公的期望。”她再次熟练地祭出“抱怨+自贬”的组合拳。

张萍似乎很满意她的反应,安慰道:“慢慢来,不急。娘娘知道你的难处。只是…殿下那边交代的差事,终究是头等要紧。你可…有什么发现了?”

图穷匕见,直奔主题。

佳宜心中早有准备,她露出努力思索的样子,然后从桌上一堆誊抄好的废纸里翻找了几下,拿出一张她提前准备好的、写满了各种“存疑”和“核对不清”标记的纸张,递给张萍,苦恼地说:

“发现谈不上…就是觉得这几年的账特别乱。您看这里,同一批东西,入库和出库的数字老对不上…还有这里,这个叫‘常福’的公公经手的记录,笔迹一会儿一个样…还有这些地方,莫名其妙就写着‘耗损’、‘赐出’,也没个具体名目…看得人头都大了,也不知从何查起。”

她提供的,全是真实存在的问题,但都是细枝末节,无法直接指向核心,却又足够让人相信她确实在“认真”工作并遇到了“困难”。

张萍接过那张纸,仔细看了看,眉头微蹙。她显然看不懂这些专业账目,但上面大量的“存疑”标记让她相信了佳宜的“无能”和“努力”。

她将纸递还给佳宜,语气缓和了些:“确实是些陈年烂账。你也不必过于焦虑,尽力便是。有什么难处,或是…查到什么特别要紧的,记得及时报给我便是。娘娘不会亏待用心办事的人。”

“是是是,多谢张姐姐提点,卑职一定尽力!”佳宜连忙表忠心。

张萍又看似随意地闲聊了几句,便告辞离去。

送走张萍,佳宜脸上的怯懦和苦恼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凉的冷静。皇后这边,暂时应付过去了。

然而,佳宜知道,真正的考验,来自东宫。

皇太孙朱瞻基绝非高公公那般好糊弄。他明确点出了“冷宫枯井”,说明他对真相的渴求远超皇后,而且掌握着更多的信息。

她不能一直用“无能”来搪塞他。她必须拿出一点“实实在在”的东西,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又不能是核心秘密。

她想起了于欣瑶。这位新晋的东宫才人,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既能向皇太孙示好,又能试探他对于谦父女真正的态度,还能顺便完成皇后“观察”的任务,一箭三雕。

机会很快来了。

几天后,尚服局派人来丙字库,调阅一批关于前朝时期宫中低位妃嫔、女官服饰规制和用度的旧档,说是东宫于才人想了解些旧例,以备参考。

来的是一个面相老实的小太监,言辞恭敬。

佳宜心中一动。于欣瑶刚入东宫,行事必然谨慎,突然要看前朝服制旧档?这理由看似合理,却透着一丝不寻常。

她亲自帮着查找档案,态度热情。在将档案交给小太监时,她状似无意地、用极低的声音快速说了一句:“请转告于才人,洪武二十八年后,宫中女官冬季袄子缘边织锦的纹样,似有定制,然记录丢失,恐难查全。”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110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