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551315"
["articleid"]=>
string(7) "591469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0章"
["content"]=>
string(2596) "受害者背景报告闪过我的脑海。
“等等!”
我猛地抬起头,“周建军的资料里,有一条不起眼的记录——十年前,他是‘心灵灯塔’私立研究中心的安保人员。
陈默的资料里,也有一条——他曾在那里做过兼职的美术治疗师!”
会议室内瞬间安静下来。
方见的眼睛骤然亮起,仿佛所有散落的线索在这一刻被一道无形的线串联起来。
“心灵灯塔……那个专门研究情感障碍儿童的研究中心?”
他重复着这个名字,语速加快,“一个追求秩序、控制,并将‘零’作为终极目标的人。
他的行为模式带有强烈的系统化、规则化特征,同时又对‘情绪’抱有极端的否定和毁灭欲。
这种世界观的形成,往往根植于青春期前后、在高度封闭和强调规则的机构中形成的创伤。”
他立刻拿起电话,打给研究中心:“您好,我是市公安局的方见,麻烦帮我调取一份跨年度名单:十年前‘心灵灯塔’研究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安保、教师、治疗师等所有相关人员!”
挂了电话,方见看向我,眼神锐利:“凶手不是在随机杀人,也不是在报复社会。
他在执行一场‘清理’仪式。
目标是所有与他过去那段被‘规训’的经历相关的人。
那些在他被贴上‘异常’标签的过程中,扮演过角色的人。”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白板上那个“0”上。
“他要找的‘零’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他心中那个被定义为‘零’的、需要被‘格式化’的过去。
他留下‘方块0’,是在宣告自己的身份——他是‘秩序之零’。”
就在这时,方见的手机屏幕亮起,是林曼医生发来的一个学术名词解释的回复。
方见看了一眼,抬头对我说:“林医生刚才提醒了我。
这种完全无法识别、理解和共鸣他人情感的特质,在极端案例中,被称为‘零度共情’。”
“而我们的凶手,”方见的声音冰冷而清晰,“正在用实际行动,为这个术语做最残酷的注解。”
说话间,方见的手机屏幕再次亮起,一份十年前“心灵灯塔”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的名单传了过来。
“林曼,心灵研究中心兼职心理咨询师。”
方见轻声念道,“快,快和林医生联"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0916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