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551308"
["articleid"]=>
string(7) "591469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3章"
["content"]=>
string(2574) "此减轻痛苦。
但这种机制通常是被动的,而死者的情况是主动的,有人引导他这么做。”
他走到周建军的手机旁,蹲下身盯着屏幕上的情绪曲线:“凶手知道Empath的存在,甚至知道如何操控它的数据。
这枚温度计不是战利品,是‘标记’——标记一个被他‘格式化’的情绪载体。”
我皱眉:“你的意思是,凶手在‘清理’有情绪的人?”
“或者说,他在证明自己能‘冻结’情绪。”
方见的手指在空气中虚划了一下,“他很自信,甚至有点……炫耀。”
当天早上八点,市局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局长坐在主位,看着投影幕布上的现场照片,脸色阴沉。
“一周内,岚湾已经发生两起恶性杀人案,现在又来一个,还留这种莫名其妙的东西!
你们说,这凶手到底想干什么?”
我刚想开口,方见已经先一步走上前。
“凶手,男性,25-35岁,熟悉Empath的算法结构,可能从事与数据或心理学相关的工作。”
他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他有极强的控制欲,做事有条理,注重细节——温度计的摆放位置、情绪曲线的归零时间,都经过精确计算。
他不是随机杀人,而是有明确的目标筛选标准,只是我们还没找到这个标准。”
局长皱着眉,显然没太听懂:“你的意思是,他不是疯子?”
“他很清醒,比我们任何人都清醒。”
方见说,“他在进行一场‘实验’,死者是他的实验品,温度计是实验结果。”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局长揉了揉太阳穴,看向我:“姜可,你给我解释解释,什么叫‘情绪冻结实验’?”
我叹了口气,把方见的话转化成更通俗的说法:“局长,简单说,凶手认为自己能控制别人的情绪,他杀这些人,就是为了证明这一点。
他留下温度计,就是告诉我们,他成功了——死者在死前,连害怕的情绪都没了。”
“荒谬!”
局长一拍桌子,“情绪怎么控制?
他是会催眠还是会巫术?”
“他可能懂神经语言学,或擅长心理暗示。”
方见补充道,“比如通过语言引导,让死者回忆起极度恐惧的画面,再在关键时刻给予‘解脱’的指令,触发解离机制,从而实现情绪归零"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091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