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546419" ["articleid"]=> string(7) "5914083" ["chaptername"]=> string(7) "第7章" ["content"]=> string(2509) "了!

"林晚整理着快递单上的名字,忽然发现,买米的人不只询问价格,还会关心"下一季什么时候收割?

""种米辛苦吗?

"她想起爷爷说的以物易物的往事,原来不管过了多少年,真正的好东西总会有人懂得欣赏,有人愿意等待。

6 飘远的米香,回归的人心第二年春天,林晚租下了三亩地。

村里的种粮大户王婶来找她:"晚丫头,我把河边那片地让给你种!

我也想试试种月白,你能教教我吗?

"林晚有些惊讶,王婶从前总笑她"傻",现在却蹲在田埂上,认真地看她分选稻种。

"这米能卖出好价钱,还能让村子重新热闹起来。

"王婶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儿子在城里打工,老是说想回来。

要是咱们村种月白能成气候,说不定他就回来了。

"林晚心中一动。

她想起冬天时,有个买米的顾客留言:"我老家也有老稻种,可惜没人种了。

要是有人带头,我也想回去试试。

"她开始教村里人种植"月白"。

将爷爷的日记抄录分发给乡亲们;催芽时搭建了更大的保温棚,供几户人家共同使用;喷洒艾草水时,挨家挨户地示范:"要在清晨喷洒,叶面上的露水能帮助药液附着。

"村里的年轻人真的开始回来了。

王婶的儿子回来了,帮忙购置了新的碾米机;张奶奶的孙子回来了,学习电商知识,帮忙设计米的包装——包装上印着青溪村的稻田风光,还有爷爷蹲在田里的老照片,旁边写着"等待了三个季节的米"。

第三年秋天,"月白"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二十亩。

收割那天,全村人都来帮忙,年长的收割稻穗,年轻人搬运稻捆,孩子们在田埂上奔跑,捡拾掉落的稻粒,欢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碾米机再次轰隆隆地响起,米糠如同雪花般飘散在祠堂上空,香气引得镇上的人都开车来买米。

林晚站在祠堂边,看着排队买米的人群,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大学时的农业系老师,手里提着一袋"月白"米,笑着向她走来:"林晚,我带学生来参观学习!

你这老稻种培育得太成功了,完全可以作为教学案例!

"老师带来的学生中,有个姑娘蹲在稻田边,认真地做着笔记:"这种稻种真的"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0847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