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546417" ["articleid"]=> string(7) "5914083" ["chaptername"]=> string(7) "第6章" ["content"]=> string(2533) ""母亲看着堆在老屋里的米袋,急得睡不着觉:"要不就按两块五卖了吧?

总比放在这里发霉强啊。

"林晚抱着米袋坐在堂屋里,望着爷爷的遗像出神。

照片里的爷爷依然微笑着,仿佛在说"别着急"。

她忽然想起爷爷日记里记载的往事:"从前种月白,根本不用拿去卖,邻村的人闻着香味就会来换,用鸡蛋换,用布匹换,都是心意。

"第二天,林晚装了两小袋米,去了村里的养老院。

养老院里的老人大多是从青溪村搬去的,看见她提着米来,都围了上来:"是月白吗?

"林晚煮了一锅饭给老人们品尝。

九十岁的张奶奶吃着吃着,眼泪就落了下来:"就是这个味道!

当年你爷爷送过我一碗米,这个味道我记了快二十年啊。

"张奶奶的儿子在县城里开餐馆,听母亲说"青溪村又有月白米了",特地开车回村找到林晚:"给我来二十斤!

我放在餐馆里试试,肯定会有客人喜欢。

"果然大受欢迎。

餐馆将"月白"米作为"招牌饭",用小巧的陶罐蒸熟,端上桌时不配任何菜肴,就是一碗白饭,佐以一碟酱菜。

有食客品尝后,追着询问:"这米是在哪里买的?

我想买些带回家!

"张奶奶的儿子赶紧给林晚打电话:"再送五十斤来!

已经供不应求了!

"林晚开始尝试在网上卖米。

她不会拍摄精美的图片,就用手机对着稻田拍照,对着蒸好的米饭拍照,配上爷爷日记里的片段发在朋友圈:"月白米,等待了三个季节才成熟的米,香得连猫咪都会被吸引过来。

"从前公司的同事看到朋友圈,买了五斤尝试,吃完后发来消息:"林晚!

这米真是太香了!

我女儿平时不爱吃饭,今天竟然吃了两碗!

再给我来十斤!

"回头客越来越多。

有人要预订来年的新米,有人说要买给父母品尝,"老人家就爱吃这种有米香的米";甚至还有城里的烘焙店找来:"用你的米磨粉做米糕,一定特别香!

"林晚开始忙碌起来。

每天要打包米袋,填写快递单,还要去田里照看稻种——她精选了最好的稻穗作为种子,装在布包里,挂在屋檐下风干。

三伯娘常来帮忙打包,笑着说:"晚丫头,你这米成了香饽饽"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0847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