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546412"
["articleid"]=>
string(7) "5914083"
["chaptername"]=>
string(7) "第1章"
["content"]=>
string(2494) "《所有美好,都值得耐心等待和全力以赴》1 雨中的归途清明时节的青溪村,笼罩在一片朦胧烟雨中。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蜿蜒的村路被雨水浸透,泛着幽幽的水光。
林晚拖着行李箱走在熟悉的乡间小路上,鞋跟陷入泥泞,发出"咕叽咕叽"的声响——这声音让她恍惚回到了童年,跟着爷爷去稻田时,雨靴踩在田埂上也是这样的动静。
村口的老樟树依旧枝繁叶茂,沾了雨珠的树叶在风中轻轻摇曳。
几个老人坐在祠堂前的廊檐下避雨,看见林晚的身影,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在这里,每个陌生面孔都会引起关注,更何况是离乡多年的林晚。
"晚丫头?
真是你?
"隔壁的三伯娘挎着竹篮正要往河边去,篮子里堆满了待浣的衣物,皂角的清香混着雨水的湿润气息扑面而来。
林停住脚步,将被风吹乱的刘海别到耳后,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三伯娘,我回来了。
""回来守老屋?
"三伯娘擦了擦手上的水,目光投向林晚身后那栋老屋——黑瓦上长满了瓦松,木门框上贴着的春联已经褪成了浅粉色,像是被时光洗去了鲜艳。
林晚轻轻点头。
上周爷爷的"头七"刚过,老人走得突然,凌晨在稻田边的窝棚里咽了气,手里还紧紧攥着一把金黄的稻穗。
整理遗物时,她在爷爷的樟木箱底发现了一个用蓝布精心包裹的包袱,里面是半袋色泽澄黄的稻种,还有一本封皮已经磨损的日记本。
日记是爷爷从1982年开始记录的,一直写到他生命的最后一个冬天。
开篇几页详细记载着水稻的生长情况:"三月播月白,芽出得慢,比杂交稻晚了三天,得守着棚子防霜";中间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年轻的爷爷蹲在稻田里,手捧稻穗笑得开怀,那些稻穗颗粒细长,壳色乳白,仿佛蒙着一层柔和的月光——后来林晚才知道,这是青溪村失传近二十年的老稻种"月白"。
"月白香啊。
"三伯娘蹲下身拧着衣服,水珠顺着衣角滴落在地上,"当年你爷爷种这个,蒸的饭能香半条村。
后来大家都嫌它产量低,改种杂交稻,就再没人种喽。
"林晚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的布包,稻种隔着粗布硌着掌心,带"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0847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