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528904" ["articleid"]=> string(7) "590945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7章" ["content"]=> string(2658) "动得语无伦次:“天才!

这绝对是天才的想法!

念素,我就知道你不会让我失望!”

而江澈,则沉默了很久。

他一页一页地翻着,眉头紧锁,最后,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我,问了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

“《回响之城》的结尾,男主角为什么要在桥上,扔掉那枚硬币?”

我的心脏,漏跳了一拍。

那是整个《回响之城》里,我个人最私密的一个设计。

那枚硬币,代表着男主角和过去的自己和解。

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

林照彦在所有的采访里,都说那是一个“开放式结局”,象征着“无限可能”。

我知道,他根本没看懂。

我看着江澈的眼睛,平静地回答:“因为硬币有两面。

他扔掉的,不是选择,而是选择本身。

从那一刻起,他才真正自由了。”

江澈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什么都明白了。

他沉默地站起身,收拾好东西,路过我身边时,用只有我们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了一句:“需要帮忙,随时找我。”

他没有选择揭发,也没有选择置身事外。

他选择,成为了一个旁观的共谋者。

那一刻,我知道,我的计划,成功了一半。

7. 复仇的网有了江澈的默许,和投资方的首肯,我在剧组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林照彦对我更加依赖,几乎把我当成了他的“御用枪手”。

剧本的所有核心部分,都交由我来完成。

这正中我的下怀。

我手里的证据,越来越多。

每一次的剧本修改记录,每一次和林照彦的通话录音,每一次他发给我,让我“参考”的、属于其他小编剧的创意碎片。

我像一只冷静的蜘蛛,耐心地编织着我的网。

同时,我开始执行计划的最后一步。

我将《赤色河流》和《回响之城》形成了近乎完美的“镜像”关系。

两部作品,就像一对双生子,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但他们的骨血、他们的灵魂,却源自同一个母亲。

我写了一份长达五万字的拉片分析,将两个剧本从故事结构、人物设定、核心隐喻、甚至经典台词的韵脚,都做了逐帧对比。

那份文件,是任何一个专业的编剧,都无法辩驳的、铁一般的抄袭证据。

我把这份文件,加密后,匿名发给了业内几"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941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