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527608"
["articleid"]=>
string(7) "590911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2章"
["content"]=>
string(2526) "“想把糖画龙挂在圣诞树上!”
文化展开幕那天,苏晴通过视频连线看到了现场盛况。
老街手工艺品被摆在精致的展柜里,法国观众围着糖画摊惊叹不已,试用刺绣书签时小心翼翼的样子让她忍俊不禁。
当地媒体报道时说:“这些来自中国老街的手作,像会讲故事的魔法盒,让人看到东方生活的温暖。”
展会结束后,海外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
苏晴和团队专门成立了“跨境手艺小组”,陈哲负责翻译文化手册,林宇设计符合海外审美的包装,安安则把外国童话图案绣在手帕上,推出了“中西合璧盲盒”。
有次发错货,把李奶奶的辣萝卜干当成甜酱菜寄给了客户,对方却回信说:“虽然很辣,但尝到了中国老街的热情!”
盛夏的傍晚,苏晴收到法国客户寄来的礼物——一幅用老街元素创作的油画,画里的葡萄架下,王大爷在给金发小女孩做糖画。
她把油画挂在学堂的墙上,看着窗外忙碌打包的团队,突然明白:所谓文化输出,不是生硬的展示,而是用带着烟火气的手艺做桥梁,让不同国家的人在温暖的交流中互相理解。
而老街的手艺,正带着中国生活的温度,走向更远的世界。
第十八章 代代相传的手艺密码立秋那天,学堂来了位特殊的“老学员”——赵婶的婆婆,八十岁的周奶奶。
老人拄着拐杖走进院子,颤巍巍地从布包里掏出个木匣子,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十张泛黄的刺绣纸样,有民国时期的旗袍纹样,还有五十年代的劳动模范绣像。
“这些是我婆婆传下来的,现在传给赵丫头,再让她教给孩子们。”
周奶奶摸着纸样上的针脚,眼里闪着光,“以前总说手艺是吃饭的本事,现在才知道,这是咱家的根,得一代代传下去。”
苏晴当即决定做“手艺家谱”项目,把每个手艺人的传承故事都记录下来。
团队分头行动,给老人们拍纪录片、整理口述史:王大爷回忆师父教他熬糖时说“心要诚,火要匀”,李奶奶讲外婆教她腌菜的口诀“晴腌菜,雨酿酒,日子才长久”,周奶奶则对着老纸样,教安安和赵婶辨认早已失传的“盘金绣”针法。
苏晴把这些故事和手艺诀窍整理成《老街手艺密码》手"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937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