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527573"
["articleid"]=>
string(7) "590911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2章"
["content"]=>
string(2546) "一冒出来,就再也压不住了。
说干就干。
苏晴立刻联系了社区的废品回收站,又在网上发布了“旧物征集令”,说要免费回收有故事的旧物进行改造。
起初响应者寥寥,直到张姐把她中奖后不忘追梦的故事告诉了老街坊,大家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送来旧物:有掉了漆的搪瓷杯、磨破边的老相册、断了弦的旧吉他……短短一周,画室的角落就堆成了旧物小山。
苏晴和林溪一起筛选旧物,把能用的分类整理:瓷器类交给陶艺老师修补彩绘,布料类由她改造成布艺品,金属小物件则请木工师傅做成装饰摆件。
她特意在每件改造品里塞进一张小卡片,写下原主人的故事片段——比如“这只搪瓷杯曾陪王大爷度过退休后的每个晨练时光”“这块碎花布是李阿姨结婚时的被面”。
第一批“时光盲盒”做好时,正好赶上文创园的周末市集。
苏晴和林溪支起摊位,把盲盒按类别分成“温暖日常”“复古记忆”“匠心手作”三个系列,每个盲盒定价59元。
起初大家只是好奇围观,直到一个穿汉服的女生拆开“复古记忆”盲盒,拿出一只改造成首饰盒的旧木匣,看到里面的故事卡片时眼睛一亮:“这太有意义了!
比普通盲盒有温度多了!”
女生的赞叹引来了更多人,摊位前很快排起了长队。
有人抽到改造成台灯的旧座钟,有人抽中绣着新花纹的旧手帕,每个拆开盲盒的人都捧着自己的“战利品”,兴奋地分享抽到的故事。
一天下来,五十个盲盒竟全部售空,连带着摊位上展示的几件非盲盒改造品也被买走了。
收摊时,苏晴数着营业额,心里比中了彩票还激动。
林溪笑着说:“你这哪是开盲盒,简直是开了条创业路!
今天好多人问能不能预定,咱们得赶紧加量了。”
更意外的是,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找到她们,递来一张名片:“我是做线上文创平台的,刚才看了你们的盲盒,特别喜欢这种‘旧物新生’的理念,有没有兴趣入驻我们平台?
我们可以帮你们做推广。”
苏晴看着名片上的“时光好物”平台 logo,心里一动。
她和林溪对视一眼,爽快地答应:“我们聊聊细节吧!”
接下来的日子,苏晴彻底忙了"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937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