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500008" ["articleid"]=> string(7) "5903961" ["chaptername"]=> string(7) "第3章" ["content"]=> string(2548) "实,顺应时代,才能过得安稳。”

我十四岁那年,大姐被彻底贬去了京郊的静心庵。

名义上是“带发修行,为皇室祈福”,实际上跟软禁没两样。

庵里的尼姑全是皇帝派来的眼线,大姐出门三步就有人跟着,连吃的饭菜都要先经人试毒。

我借着“为母亲求平安符”的由头,第一次去了静心庵。

一进庵门,就看见大姐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僧衣,在院子里劈柴。

深秋的风刮得她头发乱飞,露出的手腕上全是新旧交错的伤痕——有劈柴时不小心划的,有被眼线故意刁难留下的,可她的眼神还是那么亮,像淬了火的钢。

看见我来,她没惊讶,只是把我领进禅房,从床底下拖出一个落满灰尘的木箱。

打开的瞬间,我差点惊呼出声 —— 箱子里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叠叠泛黄的图纸和账本:有改良过的曲辕犁图纸,犁头的角度比现在的更省力;有简易水车的设计图,旁边还标注着“可用于灌溉,也可带动石磨”;还有一张画得密密麻麻的地图,上面用红笔标着各地驻军的分布、粮仓的位置,甚至还有官员贪腐的证据。

“三妹妹,你来了。”

她坐在我对面,给我倒了杯粗茶,茶水里飘着几片枯叶,“我知道你跟我和你二姐都不一样,你没那么大的野心,也没那么想安稳。

但我得告诉你一件事——这世道,从来就没有什么‘顺应时代’的安稳,只有‘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她指着账本上的数字,声音压得很低,怕被窗外的眼线听见:“去年江南水灾,皇帝拨了三百万两赈灾银,你知道到了百姓手里剩多少吗?

不到五十万两。

那些银子去哪了?

被你二姐丈夫那样的侯门贵族分了,被各级官员层层克扣,最后全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

你二姐说她‘顺应时代’,可她穿的绫罗绸缎,吃的山珍海味,哪一样不是从百姓身上刮来的?”

“她嫁给永宁侯,看似安稳,可永宁侯府的田庄里,多少佃户因为交不起租子,卖儿卖女?

去年冬天,我亲眼看见侯府的管家,把一个交不出租子的老太太,从家里拖出来扔在雪地里,最后老太太冻饿而死,她的孙子被管家卖去了煤窑。

你二姐管着侯府中馈,苛待下人,克扣"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852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