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483606" ["articleid"]=> string(7) "5901048"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0章" ["content"]=> string(2477) "究手稿影印本(当然,是临时准备的伪造品)。

“大家看!

这才是我的原始思路图稿!”

她翻动着那些伪造的手稿页,泪水滴落在纸上,“我一直都是用黑色签字笔写思路的……哪有什么希腊字母?

哪有什么墨水晕染?!”

然而!

正是在她翻动其中一页、对着镜头刻意多停留了几秒的手稿影印页下方空白处——一些极细小的、看似随意的蓝色墨点滴落痕迹!

(她为了模仿“真实感”,临时用钢笔在这些伪造品的特定位置滴上墨水伪造了“早期工作痕迹”!

)就是这些极其微小的墨滴痕迹!

被一个眼尖的、专门搞刑侦图像分析和痕检化学鉴别的用户 [ID: ForensicPixel] 瞬间捕捉截图!

[@ForensicPixel - Post]:#学术打假##苏蔓# 惊天内幕分析!

苏博士,你翻车翻在墨水上!

**……关键点:伪造稿左下角墨滴!

苏蔓直播展示时,该墨滴在纸张纤维上的晕染路径、边缘扩散形态、以及蓝色墨水氧化后的色相衰减模式,经比对与AMAZD爆料图中原始稿纸上标注‘γλῶσσα σπάρτη’字迹所用墨水的晕染形态高度一致(匹配度>97%)!

**但两者字体本身却天差地别!

结论:这些‘证据页’是近期统一制作!

墨水使用的是同一种特定配方型号的蓝钢笔墨水!

且书写模仿拙劣!

强烈建议鉴定‘七年前’稿纸氧化程度!”

实锤!

物理学和化学层面的碾压性实锤!

科学,用最冰冷、最不容置疑的方式,扇回了苏蔓那滴虚伪的眼泪!

四、神坛脚下的钻石戒指诺奖医学或生理学奖揭晓前最后几天。

风起云涌的舆论风暴似乎被暂时按下了暂停键。

AMAZD论坛上的铁证如山,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骂声“学术妲己”、“成果小偷”的标签,各种扒皮苏蔓过往论文存在“合作过度”疑云的帖子风生水起……这一切,并没有如期将那位正春风得意的新晋学术公主打落尘埃。

相反,一种诡异的力量在运作。

所有主流媒体的质疑声被悄无声息地压了下去。

几条试图深挖的新闻稿被迅速撤稿或淹没在对诺奖提名预测的狂欢中。

网络上热度"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82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