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482511" ["articleid"]=> string(7) "5900936" ["chaptername"]=> string(7) "第4章" ["content"]=> string(2640) "者被哪个新冒出来的宠妃搞死。

但我显然低估了后宫这群女人的战斗力,以及她们从皇帝那次“反常”举动中解读出的“深意”。

第一个卷起来的是德妃。

她大概觉得皇帝那天没接她的莲子,是因为她“贤惠”得还不够彻底,不够与众不同。

于是,后宫刮起了一股“养生”旋风。

德妃的永寿宫成了养生圣地。

她不知从哪里淘换来一堆稀奇古怪的方子,什么“清晨第一滴露水泡雪莲”,“子时采摘的嫩桑叶尖儿蒸露”,“用玉石粉和珍珠粉调和的面膜敷脸”。

这还不算。

她开始亲自“调理”御膳房送到她宫里的膳食。

“陛下操劳国事,龙体为重,饮食更需精细调养。”

德妃娘娘如是说,并身体力行。

她要求御膳房给她做的所有菜,必须精确到几钱盐、几滴油、蒸煮多久、火候几何。

送过去的膳食,旁边还得附一张详细说明,写明食材产地、时辰、做法、以及“养生功效”。

一份普通的清蒸鲈鱼,御膳房的王御厨战战兢兢地写了:“取太湖当日鲜鲈鱼一条(约一斤二两),去鳞去内脏,鱼身两面各划三刀,抹薄盐一钱、姜汁半匙腌制半柱香。

入蒸笼,沸水上汽后蒸一盏茶时间(不可多一分,不可少一分)。

出锅淋特制葱油汁(小葱三钱切细末,热油半两淋之)。

此菜性平,利水补气,滋养脾胃。”

德妃身边的嬷嬷拿着这张纸,对着那条鱼研究了半天,用银箸挑剔地戳了戳:“这鱼眼珠不够清亮,恐非绝对新鲜。

腌制时间短了十息,姜汁渗透不足。

蒸的火候…嗯,略老了十息,鱼肉边缘稍柴。

葱油汁,小葱不够翠绿,油温高了半度,有焦味。

拿回去重做。”

王御厨当时脸就绿了。

一份清蒸鲈鱼,德妃宫里那天退了三次。

整个御膳房那晚灯火通明,人仰马翻。

王御厨摔了勺子,对着他徒弟吼:“老子伺候先帝爷的时候都没这么精细过!

这日子没法过了!”

德妃的“养生风暴”迅速席卷六宫。

其他妃嫔一看,德妃娘娘如此“用心”于陛下龙体,自己怎么能落后?

于是,贤妃开始研究“药膳同源”,要求她的膳食里必须加入名贵药材,还要讲究君臣佐使。

淑妃则迷上了“花果入馔”,什么玫瑰露、"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817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