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473024" ["articleid"]=> string(7) "5899451" ["chaptername"]=> string(7) "第4章" ["content"]=> string(2570) "阳耳根又红了,想把本子抢回来。

下午的语文课,老师却点名表扬了赵阳。

“赵阳同学的作文写得很有真情实感,描绘的画面很宁静美好,特别是细节,‘打呼噜的猫’,很有趣。”

教室里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

谢敏拍得最起劲,回头冲他挤眉弄眼,用口型无声地说:“赵—大—作—家—”这个称号,就这么叫开了。

起初是调侃,后来,却成了她独有的、带点亲昵的称呼。

日子就在这一个个小小的“第一次”和无数个平凡的日常中流淌。

他们一起爬树掏鸟窝(主要是谢敏爬,赵阳在下面望风兼担心),一起在雨后踩水坑(谢敏故意踩得很重溅他一身,然后大笑着逃跑),一起分享偷偷藏起来的零食,也一起挨过老师的批评(通常是谢敏主导了什么“坏事”,赵阳被动参与,然后一起被罚站)。

两家的家长早已习惯了这种形影不离。

周末和寒暑假,不是赵阳在谢家吃饭写作业,就是谢敏在赵家的小书房里打闹。

赵阳妈妈常摸着谢敏的头说:“小敏呀,多亏有你带着我们阳阳,不然他天天闷在家里看书,都要看成小老头了。”

谢敏就会扬起下巴,一副“包在我身上”的豪迈样子。

而谢敏妈妈则会对赵阳说:“阳阳,多帮阿姨看着点小敏,她毛毛躁躁的,作业有不懂的你多教教她。”

赵阳就会认真地点头。

他们熟悉彼此就像熟悉自己手心的纹路。

赵阳知道谢敏开心时会哼跑调的歌,难过时会把下嘴唇咬得发白,撒谎时眼珠会往右上方瞟。

谢敏知道赵阳思考时会无意识转笔,尴尬时耳朵会先红,真正生气时会异常沉默。

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对方会一直在自己一回头就能看到的地方。

升入初中,两人还在同一所学校,只是被分在了不同的班级。

这小小的距离感,反而让每天上学和放学的路变得格外珍贵。

早晨,赵阳会准时出现在谢敏家楼下,等她蹦蹦跳跳地下来,嘴里 often 叼着没吃完的包子或面包,含糊不清地讲着昨晚看的电视剧或者班级里的新鲜事。

赵阳就安静地听着,偶尔“嗯”一声,帮她看着路边的车。

放学则是信息交换的高峰期。

谢敏会叽叽喳喳地说今天哪个老师讲课好玩"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785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