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471379"
["articleid"]=>
string(7) "5899246"
["chaptername"]=>
string(7) "第7章"
["content"]=>
string(2560) "奉不周"为由,当众严厉斥责了她。
"陛下!
"钩弋夫人惊慌失措地跪下,摘下发簪耳环,磕头请罪,"妾身知错,求陛下开恩!
"汉武帝面色铁青:"来人,将赵氏押送云阳宫!
"当侍卫架起钩弋夫人时,她回头望向帝王,眼中满是哀求与不解。
汉武帝别过脸去,冷冷地说:"快走,你活不成了!
"钩弋夫人被连夜送往云阳宫。
据《史记》记载,那夜有使者持棺跟随,天明时分,云阳宫传出钩弋夫人暴毙的消息。
官方说法是"以忧死",但宫人们私下传言,她是被赐白绫缢死的,年仅二十二岁。
钩弋夫人死后不久,汉武帝在清闲时问左右侍从:"外人怎么议论赵氏之死?
"侍从们面面相觑,最终有人鼓起勇气回答:"人们说,既然要立她的儿子为太子,为何要杀其母?
"汉武帝长叹一声:"此非愚人所能知也。
自古以来,国家乱亡多因主少母壮。
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无人能禁。
尔等不闻吕后之事乎?
"这番话道出了汉武帝残酷决定背后的政治考量——他宁愿背负杀妻之名,也要杜绝外戚干政的可能。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记载的"立子杀母"事件,为此后北魏的"子贵母死"制度开了先河。
后元二年春,汉武帝病危。
临终前,他正式立八岁的刘弗陵为太子,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共同辅政。
四天后,七十岁的汉武帝驾崩,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
而那位来自河间的奇女子,则永远沉睡在云阳的黄土之下。
她的故事被历代史家争论不休——班固在《汉书》中淡化了她的死亡真相;司马迁则在《史记》中隐晦地表达了对这位不幸女子的同情;清代学者查慎行更是直言汉武帝"手段过苛"。
只有那首流传于河间的古老歌谣,或许还记录着最初的真相:"河间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追封太后:钩弋夫人的身后哀荣后元二年秋七月,长安城的风中已带着初秋的凉意。
未央宫内,年"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7790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