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442077"
["articleid"]=>
string(7) "589411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9章"
["content"]=>
string(2541) "进我手里,转身就走,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没有欢迎,没有介绍,只有扑面而来的、令人窒息的节奏和任务。
这就是“熔炉”。
05没有温情,没有缓冲,只有赤裸裸的、近乎残酷的效率。
它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每一个零件都必须严丝合缝,爆发出极限的功率,否则就会被瞬间淘汰。
我捏紧冰冷的磁卡,找到 C 区 7 号。
一台顶配的工作站,三块巨大的曲面屏,旁边还连接着数位屏和 3D 打印终端。
桌面干净得只有键盘、鼠标和一个造型冷硬的金属水杯。
我坐下,手指划过冰冷的触控板,屏幕瞬间亮起。
个人终端界面简洁到极致,一个醒目的倒计时窗口悬浮在屏幕中央:04:58…04:57…心脏猛地一缩。
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压下所有翻腾的情绪,点开共享文档,找到第 17 页第 3 项——“星耀杯”参赛选手预备役:苏晚。
下面寥寥几行,是我过去一些被陈哲“借鉴”或贬低过的项目简述,以及沈聿手写的一句批注:“灵气未泯,亟待淬火。
方向:东方解构,破而后立。”
破而后立……指尖在冰凉的键盘上停顿了一瞬。
咖啡厅里纸屑纷飞的画面和沈聿那句“用垃圾灰烬铸刀”的话,再次尖锐地刺入脑海。
一股带着血腥气的力量猛地从心底窜起。
打开思维导图软件。
指尖在键盘上翻飞,敲下的第一个核心词,不是“非遗”,不是“数字化”,而是——涅槃。
会议开始。
巨大的虚拟会议室里,十几个头像悬浮在屏幕上,大部分模糊处理,只有几个核心主创和沈聿的头像是清晰的。
沈聿坐在主位,依旧是那副没什么表情的样子,但眼神锐利如鹰隼,扫过每一个发言者。
会议主题围绕“星耀杯”核心命题“传统·未来·共生”展开,讨论激烈到近乎争吵。
“过于强调传统符号的直接堆砌,缺乏未来感!”
“未来科技感太强,失去了东方神韵的核心!”
“共生点在哪里?
找不到那个平衡的支点,一切都是空谈!”
争论声像密集的鼓点敲打在我的神经上。
我死死盯着自己刚刚拉出的脑图核心:涅槃。
下方延伸出三个分支:灰烬·新生、裂痕·"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7165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