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409265"
["articleid"]=>
string(7) "5888377"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4章"
["content"]=>
string(2630) "道,从这一刻起,一切都不同了。
那潭泡了她三十年的死水,被她亲手,煮沸了。
第四章 终辉煌一年后,李秀英从德国归来。
她剪了短发,穿着一身得体的西装,走下飞机舷梯时,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与从容。
她带回来的,不仅是当时国内最顶尖的精密制造技术,更有全新的、颠覆性的工厂管理理念。
她被破格提拔为红星厂的总工程师,亲自操刀,带领全厂进行大刀阔斧的技术改革。
三年,扭亏为盈,产品评为部优。
五年,成为全国机械行业的标杆企业。
十年,产品成功打入欧洲市场,远销海外。
“李秀英”这个名字,成了中国第一代知识性工人里,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家里的那潭死水,也彻底活了。
赵卫国提前办了内退,包揽了所有家务。
他不再看报纸,而是每天乐呵呵地,戴着老花镜研究菜谱。
逢人就满脸自豪地说:“我家那口子,总工程师,忙!
国家离了她不行!”
儿子赵伟明大学毕业后,进了国家部委。
他再也没有对任何人提过“烧锅炉”那三个字,而是把他和母亲在德国克虏伯工厂前的一张合影,端端正正地摆在了自己办公桌最显眼的位置。
照片上的李秀英,靠在一台巨大的银白色机器旁,笑得比身后的阳光,还要灿烂。
二十年后。
国家级机械工业终身成就奖的颁奖典礼上。
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李秀英,作为唯一的获奖者,穿着一身专门定制的深红色中式礼服,站在聚光灯下。
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痕迹,却也沉淀出了一种温润而坚定的气场。
台下,掌声雷动。
在最后一排最不起眼的角落里,一个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穿着不合身廉价西装的男人,怔怔地看着台上那个光芒万丈的女人。
是沈皓东。
他的人生,从被遣返的那一天起,就彻底成了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
技术停滞,名声扫地,在九十年代的国企改革浪潮中第一批下岗。
人到中年,一事无成,最终只能靠给一些私营小作坊打零工,勉强度日。
他看着台上的李秀英,浑浊的眼中,流下了迟到二十年的、滚烫的悔恨泪水。
他一生都在偿还那份被误解和冒领的“恩情”,却弄丢了唯一真正照亮过他、"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645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