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409182"
["articleid"]=>
string(7) "5888368"
["chaptername"]=>
string(7) "第5章"
["content"]=>
string(2570) ",在一道关于量子隧穿效应的题目旁,写下第一个符号。
笔尖落在纸上的细微声响,是这个安静世界里唯一清晰的刻度。
时间,在此刻,才开始以真正精确和有意义的方式,向前流淌。
——七年。
白色的冷光取代了夏日午后昏沉粘稠的热浪,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般洁净却冰冷的气息,混合着精密仪器低频的嗡鸣。
巨大的环形发布厅,台下黑压压一片,只有相机快门的声音像密集的心跳,和偶尔亮起的手机屏幕,如同暗夜星河。
我站在台上,身后巨幅的全息投影静静悬浮,幽蓝色的线条勾勒出一枚芯片极其复杂的内部结构,它缓缓旋转,每一个节点都流淌着细微的光晕,冰冷,精准,宛如一件艺术品。
“……因此,‘谛听’系列脑机接口芯片,并非简单建立单向指令通道。
它实现的是基于量子纠缠原理的底层意识信号捕获与双向反馈,误差率低于10⁻¹²,延迟无限趋近于零。
这意味着,首次在硬件层面,思维与数字世界的壁垒被真正击穿。”
声音透过微型麦克风传出去,平静,清晰,没有任何多余的起伏,像是在陈述一组早已验证过无数次的实验数据。
台下寂静无声,那些黑色的轮廓凝固着,只有快门声更急促了些。
“应用层面,从彻底重构的神经义肢控制,到不可逆脑损伤患者的意识上传与外部交互,再到基于纯意念的多线程虚拟现实沉浸……相关论文与详细技术白皮书已同步发布在《自然》与科学院期刊官网。”
短暂的绝对静默后,掌声如同海啸般猛地掀了起来,几乎要冲破会场顶棚。
闪光灯疯狂炸亮,晃得人眼前发白。
各种语言的提问声试图挤过来,被助理和保安人员熟练地挡在外围。
我微微颔首,视线掠过那些激动得有些扭曲的面孔,没有在任何一点上停留。
转身,走下台,将那片沸腾的喧嚣果断地留在身后。
后台休息区的走廊长得仿佛没有尽头,吸音材料吞没了大部分噪音,只留下鞋跟敲击光洁地板的回响,单调又清晰。
空气里那股冰冷的消毒水味道更浓了。
助理快步跟在侧后方,低声快速确认着接下来的媒体专访安排和时间。
我听着,偶尔给出一个简短的指令或否定。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645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