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405001" ["articleid"]=> string(7) "588752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6章" ["content"]=> string(2356) "该IP在过去三年内,与陆绍廷的私人加密邮箱存在规律性、高频率联系。

最后一次联系时间为郝茜茜死亡前一周。

通讯内容高度加密,正在全力破解,但关联性指向明确——陆绍廷的精神状态异常波动,极可能受到外部有目的的‘诱导’或‘干预’。”

诱导?

干预?

我盯着台上那个被闪光灯淹没、眼神空洞如同被抽走灵魂的陆绍廷。

他不仅是一个加害者,本身也可能是一件被精心打磨的、用于毁灭的“武器”?

郝茜茜的死,不仅仅是他个人疯狂的产物,更可能是一场精密、黑暗交易的核心环节?

就在这时,台下那位代表着最大金主的银发老者,颤抖着手,已经抽出了文件袋里的鉴定报告。

即使隔着一段距离,我依旧能看到报告首页那醒目的、加粗的黑体字标题:《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意见书(初稿)》。

下面几行小字,清晰地罗列着触目惊心的初步诊断结论:初步诊断意见:1.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PPD) (依据:长期、广泛的、毫无根据的猜疑;将他人动机解释为恶意;病态嫉妒;过分警惕…)2. 间歇性暴怒障碍(Intermittent Explosive Disorder, IED) (依据:反复出现的、对微小挑衅的极端攻击性行为爆发;无法控制冲动;事后存在悔恨但无法阻止复发…)3. 妄想性障碍(迫害型)(依据:存在一套系统性、相对固定的被害妄想,内容涉及商业阴谋、人身迫害,妄想对象泛化,现实检验能力显著受损…)老者身边另一位董事,则死死盯着我同时提交上去的平板电脑。

屏幕上,正无声地循环播放着几段最具冲击力的视频片段:陆绍廷在办公室疯狂砸碎水晶烟灰缸;在会议室因臆想的信号干扰而暴怒指控内鬼;以及,就在刚才,他在台上如同疯兽般咆哮、砸碎提词器、嘶吼出“郝茜茜”名字的癫狂瞬间!

铁证如山!

无可辩驳!

“我的天……”银发老者身边的一位中年女董事捂住了嘴,脸色惨白,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恐惧,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名状的怪物。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631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