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365666"
["articleid"]=>
string(7) "5879759"
["chaptername"]=>
string(7) "第3章"
["content"]=>
string(2584) "工作室的产品风格和受众群体。
她尝试着把自己对文创产品的理解,融入到文字里,写了几篇不同风格的文案。
为了让文案更贴合实际,她还特意去文创市集逛了逛,观察人们对不同文创产品的反应,听他们的讨论。
改了又改,直到自己满意了,她才鼓起勇气,把这些文案和自己的想法一起发给了那家工作室。
点击发送按钮的那一刻,她的心跳得飞快,既期待有回复,又害怕被拒绝。
接下来的几天,林晓每天都关注着邮箱,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
终于,在第三天下午,她收到了工作室的邮件,通知她去面谈。
接到通知的林晓,既兴奋又忐忑。
她赶紧翻出《变通》,又读了其中关于“突破自我,勇敢尝试”的章节。
书中说,变通不是盲目地改变,而是在了解自身和外界的基础上,勇敢地迈出新的一步。
这给了她很大的鼓励。
面试那天,林晓提前来到工作室。
工作室的环境很有艺术氛围,墙上挂着各种创意海报,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气。
面试官是一位看起来很温和的年轻女士。
林晓深吸一口气,坐在了面试官对面。
一开始,林晓还有些紧张,说话都带着点小心翼翼。
但当面试官问到她为什么来应聘这个和专业不对口的岗位时,林晓想起了书中老木匠的故事,也想起了自己这些天的思考。
她不再像以前面试那样,刻板地背诵准备好的回答,而是坦诚地讲起自己从老木匠故事里得到的启发,讲自己如何把理科生对逻辑和细节的敏感,运用到分析文创产品受众喜好上。
她还举了自己为工作室产品写文案时,如何结合产品特点和目标客户群体的阅读习惯来调整文字风格的例子。
面试官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时不时点头,还会和她交流一些关于文创产品文案创作的想法。
面试结束时,面试官笑着对林晓说:“你的想法很有趣,也很有新意,明天就来试试吧。”
走出工作室,林晓感觉阳光格外灿烂,天空也蓝得像一块水洗过的宝石。
她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影子,感觉自己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她知道,这只是尝试的第一步,但这一步,让她看到了不一样的"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503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