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363947"
["articleid"]=>
string(7) "587924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8章"
["content"]=>
string(2486) "全本剧本!
现在就要看!”
陈添祥的声音嘶哑得可怕,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眼神锐利如刀,那是属于地下工作者“货郎”的警觉和压迫感瞬间爆发出来。
小张被他从未有过的眼神震慑,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不敢多问,立刻联系经纪人。
---几天后,当厚厚的全本打印剧本送到陈添祥手中时,他把自己反锁在公寓顶楼的书房里,拉上厚重的窗帘,隔绝了外面喧嚣的城市灯火。
空气里弥漫着新打印纸张的油墨味和一种无形的紧张。
他像一个即将踏入自己坟墓的幽灵,带着一种近乎自虐的冷静,翻开了第一页。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
窗外的天光从明亮到昏暗,最后彻底沉入黑暗。
房间里只亮着一盏孤零零的台灯,光圈笼罩着他和他手中那份越来越沉重的剧本。
冷汗,无声地浸透了他后背的衣衫。
剧本精确得令人毛骨悚然。
不仅仅是人物代号、地点(李家沟、化灵保、沙塘镇)、任务目标这些大的框架。
它精准地复刻了无数只有他自己才知晓的、属于“货郎”陈兴荣的细节!
**细节一:** 剧本第三场,货郎陈兴荣初到李家沟,借住在保长李作善家后院的牛棚里,夜里替保长看护牲口,以此作为掩护。
**现实:** 1945年秋,陈添祥初到李家沟,正是通过李炳绰的关系,秘密栖身在保长李作善家后院的牛棚,白天活动,夜里帮其看牛!
**细节二:** 剧本第十七场,货郎陈兴荣发展第一名党员李炳绰(剧本中化名李炳)的场景。
地点在牛棚昏黄的油灯下,陈兴荣以讲梁山好汉故事做掩护,观察试探多日后,才郑重提出。
**现实:** 1946年初,陈添祥在李家沟发展的第一个党员,正是李炳绰!
地点就是在那个牛棚,方式如出一辙!
**细节三:** 剧本第三十五场,货郎陈兴荣与化灵保保长王迎海(剧本中化名王海)建立信任的关键转折点——王迎海因不满地主魏志成(剧本中化名魏财主)在摊派公款、杂役和兵役上的不公,与魏产生激烈矛盾。
陈兴荣敏锐抓住机会,成功争取到王迎海,最终将其发展为党员。
**现实:** 1946年陈添祥转移到沙"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4986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