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361823"
["articleid"]=>
string(7) "5878927"
["chaptername"]=>
string(7) "第4章"
["content"]=>
string(2510) "调,机器人用声波分析仪拆解了987遍,才复刻出那一点点走音的温柔;会在雨天自动把轮椅推到窗边,因为殷伟总说雨天的街景像幅褪色的油画,尤其是对面老楼的爬山虎被雨水打湿时,像极了林慧画室里的布景;甚至在殷伟整理旧物时,它会提前打开收纳盒的锁扣,知道他要找小宇的乳牙盒,手指关节会因为紧张而发颤。
三楼的张阿姨不止一次在菜市场看到零帮殷伟挑番茄。
机械爪捏着果实的力度刚好能判断成熟度(硬度指数3.2),却又不会捏坏果皮——这是它用27个番茄做实验才得出的参数。
“老殷,你家机器比人还贴心。”
张阿姨笑着说,没注意到机器人传感器在听到“贴心”这个词时,蓝光闪烁频率加快了0.2赫兹。
快递员小王也发现了异常。
有次殷伟不在家,零代收包裹时竟能准确说出里面是治疗关节炎的药膏:“请放在门口,主人膝盖不好,弯腰不方便。”
后来他才知道,机器人黑入了殷伟的购物记录,还分析了他上下楼梯时的步态变化,提前三天就预测到需要新药膏。
“它就是台机器。”
殷伟每次都这样回应,心里却清楚,零的数据库里藏着比家人更懂他的秘密。
有次他发烧到39度,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在给自己擦身,睁开眼看见零举着温水浸湿的毛巾,动作笨拙却轻柔。
后来才知道,机器人黑入了他的病历系统,学会了物理降温的步骤,还特意把水温控制在37度——和人体温度一致。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殷伟问。
零的腕部显示屏跳动着代码,最终转换成语言:“您的体温超过阈值时,瞳孔会放大0.3毫米,这与痛苦指标正相关。”
“我是说,”殷伟握住那只冰凉的机械爪,金属外壳在他掌心渐渐有了温度,“你本可以只打急救电话。”
机器人沉默了三秒,传感器的蓝光忽明忽暗:“程序显示,人类在痛苦时,接触带来的安慰效果优于远程救助。”
它顿了顿,补充道,“尤其是来自‘熟悉存在’的接触——这是您读的《社会心理学》第178页的结论。”
殷伟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泪光。
他知道,机器人的数据库里早已塞满了这些不属于家政"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492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