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351668" ["articleid"]=> string(7) "587715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0章" ["content"]=> string(2514) "来一条消息:“传闻南江下月会把‘再生资源规范试点’文件落地。

注意看。”

我盯着“试点”两个字,感觉血又热起来。

我把白板上的字擦干净,写下新的目标:两城联动—月出货3000组—现金周转7天—二供打通—品牌口碑100家。

我在最后又加了一句:下一步:把他们真正的靠山**,从椅子上请下来。

天渐渐转冷,秋风把街角的告示吹得叮当响。

我在办公室把窗户拉开一条缝,城市的噪音像在远处翻书。

七天、三城、两百组、一千万的承诺——这些数字像钉子一样钉在我的脑子里。

可真正要干掉一个靠山,不是靠气势,是靠链条:监管—资金—舆论—法律,缺一环就断。

我从不赌运气,我赌的是节点。

我把所有能碰到的节点一个个上锁,先是把“南江再生资源规范试点”的咨询稿交到园区,再把我们整改的电子版材料发到环保局备案系统,晚上一条“试点名单预公开”的小线索被园区的微信公众号引用,第二天便成了实锤:市级文件落地,补贴口径明确,优先备案企业名单里,风起再生有个醒目的备注——“优先评审”。

有人会说这只是个公文的空洞句子,但在资本和监管密切缠绕的地方,这句话能换算成一笔笔补贴、甚至一份不被质疑的合规证明。

接着我去把蒋工的那两项专利正式补缴年费并完成实质性改良——花的不是大钱,是时间和手艺。

我把改良后的工艺权利请求书和第三方EHS驻厂协议一起装成一套,发给了博越、渝东和一个我早就留好的法律顾问。

专利从“可以告别人”变成了“必须合作”的筹码:有了这一纸,你们不能再轻易用“技术壁垒”来封杀我;没有这纸,你们也不好把我全国化审批的路堵死。

而他们那边,来势汹汹的反扑如我预料——苏楠找到了一家新的靠山,北辰资本。

北辰是那种表面光鲜、背后资源更广的机构。

他们在恒骋给了周景和苏楠一条“救生索”:资金注入、并购提案、董事席位。

苏楠把名片递到我面前的时候,笑得像之前在云海会所那晚一样温婉:“风,换了盘棋局,你不如想想合并,大家双赢。”

她眼里的胜利太相"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464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