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331648" ["articleid"]=> string(7) "5873571"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0章" ["content"]=> string(2686) "而是——我的日记。

最初的几句话,是我大一时记录的文字。

原封不动。

“今天是开学第三天,我还是没交到朋友。

宿舍的灯总是坏,凌晨两点醒来发现寝室没人。

是不是他们又去哪里聚会了?”

我浑身发冷。

这是信第一次将我“内部的记忆”写出来——我不再只是观察者,而成了它的书写素材。

这段文字,我从未发布过,也从未备份过,只是写在一本高中用过的旧日记里。

那本本子,早丢了。

我往下看,字迹渐渐变化:“后来我开始用知乎。

那里没人知道我是谁,我可以写任何故事,把自己藏在字里行间。

可没人知道——我其实只是在找一个人,一个看见我的人。”

下一段内容,是我前几天写的长贴部分内容,但结尾却被改写了:“如果你在梨溪路站,看见那封信,请不要写下这句话。

因为这句已经不是你的了。”

我的呼吸开始急促。

纸上的字迹在我眼前慢慢淡化,又浮出新的字:“你若看到这里,你便是我。”

我抬起头,整间房间像是塌陷了一样沉了下来。

空气开始震动,像旧录像机回放中的音轨紊乱。

我看到桌上的纸箱自己移动,一封又一封信从箱中滑出,堆成一摞。

我明白了。

每一个打开信的人,都会在信中写下自己的“记录”。

不是手写,而是意识的投递。

而那封信,会不断“覆盖”前一个人,直到下一位阅读者出现。

第一次是被信观察,第二次是与信对话,第三次是看到它想给我的画面,而现在——信开始“写”我本人的一生。

我把那封信合上,背面竟贴着一张照片。

我自己。

正坐在地铁站前,低头写字,脸模糊不清。

而信纸最下方,添了一句字迹潦草的注释:“编号 0631:递送完毕。

当前替代对象:沈礼。”

那一刻,我的脑子“断”了一秒钟。

我不记得我是怎么离开那间房的,也不记得是怎么回到家的。

只记得,醒来时,我的桌上放着一封泛黄的信封。

红墨迹写着:“只给失主。”

我没有打开它。

但它却自己裂开了一道缝,里面露出第一行字:“请帮我写下去。”

至此,我已不只是“收信人”,而是被明确指定为“下一位写信人”。

第六章|知乎帖的归属权我试"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3934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