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299474" ["articleid"]=> string(7) "5867207"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3章" ["content"]=> string(4026) "

“睡吧!辛苦一日!”沈新月轻轻拍了拍这傻丫头。

沈家乃吴兴望族、父亲高中探花,翰林院任职,母亲带着她赴京投奔。

从扬州坐船逆行至东阿县,转黄河航道,后又转渭河至长安。

在东阿县上岸歇息两日,遇到一溜儿卖孩子的穷人。

河北道逃荒而来的,港口涌进大量流民,扛货包的苦力过剩,没生计,只得卖儿卖女。

原主看着一个个面黄肌瘦、目光呆滞、神情麻木茫然的同龄人,年龄太小,不解为何会有爹娘舍得卖自己的孩子。

“夫人、小姐,求求你发发慈悲,买了我家红莲!”

一个枯瘦的妇人猛地扑到沈母跟前磕头,身边站着与沈新月年龄相仿的小姑娘。

看这行人带着箱笼、仆从不少,夫人面容温和,一定是位和善人,不顾冲撞,上前跪求。

好几个人伢子要买走女儿,她不肯,不想自己的孩子沦落风尘,只希望有个好人家买了去。

“母亲!”沈新月紧紧拉住沈母的手,又是害怕、又是担忧。

养在深闺的她极少出门,平日里接触的仆妇、丫鬟都是贴身之人,穿着体面。

这次出行,一路上看到各色穷苦人,今日更是见到逃荒流民。

“不怕!”沈母怜爱地拍了拍女儿,对地上的妇人温声道,“我们是过客,非本地人士!暂且不需要奴仆。“

“夫人、您大慈大悲、菩萨心肠,我不要钱,只求您收留小女,给口饭吃就成!”妇人砰砰砰磕头。

“我们乃河北道赵州人氏,妾身李翠儿,夫家姓赵,去年起,赵州久旱又遇蝗灾,家中颗粒无收,举家逃荒。

途中遇劫匪,与丈夫、儿子跑散,带着小女随老乡一路奔逃至此。

夫人,求您收留小女,求求你、求求你!” 李翠儿苦苦哀求。

“这…”沈母为难,身边都是经年得用仆从,并不想要来路不明的。

“红莲,快跪下!给夫人、小姐磕头!”李翠儿拉了拉女儿。

“阿娘!”小红莲饿的头晕眼花,紧紧拽着母亲的衣襟,她不愿离开母亲。

“快呀!”李翠儿急了,用力拽着女儿跪下。

“阿娘!红莲不要!”小红莲委屈的哭了。

“傻丫头,你跟着娘,要么饿死,要么卖进窑子!这位夫人慈善,你去了好好做事,夫人会善待你的!听话!”

李翠儿搂着瘦巴巴的女儿,轻声哄道。

“来,给夫人、小姐请安!”李翠儿摁着女儿的头,教女儿规矩。

“给夫人、小姐请安!”小红脸眼中蓄满泪,强忍着不哭。

“唉,起来吧!”沈母心一软。

“谢夫人、小姐!”李翠儿忙起身,将女儿往前一推。

“多谢夫人慈悲!红莲小,不懂规矩,夫人您只管打、只管教,只要给口饭吃就成!”

沈母让管事给钱,李翠儿坚决推辞,“不用,夫人收留,已是大恩!”

不舍地给小红莲整理了破衣裳,摸摸孩子的头,毅然决然转身走了。

却不想走了不过十几步,人咚地一声扑倒在地。

“阿娘!”小红莲急忙跑过去,扑在母亲身上。

“快,送医馆找郎中!”沈母不落忍。

一番诊治,李翠儿饥饿多日,流落街头,感染风寒多日。

并不算大碍,但若是不救治,熬不过半日,不是饿死也得病死。

弄来白米粥给母女吃,母女俩狼吞虎咽,一碗米粥下肚,未及喝药,人好了大半!

“多谢夫人!”李翠儿下了床,跪谢慈悲的沈母,起身要离开。

“算了,你也留下吧!”沈母同为母亲,感动李翠儿的母爱。

“谢谢夫人!奴婢无以为报,只愿为夫人鞍前马后、粉身碎骨!”李翠儿跪趴在地上,涕泪横流。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306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