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268253"
["articleid"]=>
string(7) "5860273"
["chaptername"]=>
string(7) "第1章"
["content"]=>
string(2550) "家族聚会特有的喧腾热气弥漫在初春傍晚的空气里,酒香与饭菜香混杂,亲人们的面孔在灯火下显得模糊又熟悉。
我坐在角落,听着长辈们多年未见的絮叨。
三叔公抿了一口酒,布满皱纹的手忽然停驻杯上,浑浊的眼神越过我们年轻一辈,投向遥远不可知的地方:“琨儿,给你讲个你老爷爷的事吧……” 他声音低沉下去,如同在开启一扇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沉重木门,那门后,是我未曾触碰过的家族血脉里最深沉的光影。
我的老爷爷王守仁,在我出生前便已化作墙上一张褪色的黑白照片。
照片里的他穿着朴素的中山装,眼神锐利如鹰,嘴角却含着一丝极淡的笑意,仿佛洞察了世情又心怀慈悲。
我从小便知他扛过枪,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杀过鬼子,是位实打实的抗日军人。
当胜利的号角吹响,他拖着伤痕累累的躯体回到家乡,等待他的,是省城乃至北京大人物们殷切的召唤信——高官厚禄,前程似锦。
那时,我的爷爷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十个人开枝散叶,已拉扯起了十多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面对命运的岔路口,老爷爷把那些烫金的信笺压在了炕席最底层,只对家人说:“外边的好,咱不稀罕。
家里这一大窝小崽子,没我看着、护着,怎么行?”
他最终只做了个小小的乡长,每日里操心的是邻里纠纷、田亩灌溉、娃娃们的温饱。
他曾握枪的手,稳稳地握住了犁铧和锄头,也握住了整个家族沉甸甸的未来。
老爷爷四十五岁那年,一个看似寻常的春日,命运却悄然张开了它险恶的獠牙。
邻村的李德贵,一个平日里看着还算忠厚的同乡,撺掇着他一起去富庶的苏州贩运丝绸。
老奶奶娄秀芝心头莫名不安,倚着院门,看着老爷爷将家里积攒多年的银元仔细包好,藏进贴身的褡裢里。
李德贵牵来了两匹骡子,阳光下,他眼神闪烁,笑容里似乎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贪婪。
“秀芝,放心,做成了这趟买卖,娃们开春的衣裳、念书的束脩就都有了。”
老爷爷宽慰着妻子,拍了拍褡裢,翻身上了骡背。
那沉甸甸的声响,如同命运不祥的叩门。
老奶奶望着尘土中远去的背影,一阵冷风吹过,她下意识地裹紧"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207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