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266124" ["articleid"]=> string(7) "585969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6章" ["content"]=> string(2606) "来问我……” 我努力回忆着那个有点滑稽的场景,尽量把细节描述出来,声音起初干涩发紧,说到实习生满头大汗的样子时,自己也被那画面带得松弛了些,语速稍微流畅了一点,“……后来帮他重新弄好,他一个劲儿道谢,那样子,让我想起自己刚毕业那会儿了。”

我讲完了,餐桌上出现了几秒钟奇异的安静。

我的心悬到了嗓子眼,手心全是冷汗。

完了,是不是太无聊了?

是不是又冷场了?

我几乎不敢看任何人的眼睛。

“噗嗤——” 一声轻笑打破了寂静。

是晓雯。

她端着汤勺站在厨房门口,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惊讶,随即,那惊讶化开,变成了忍俊不禁的笑意,嘴角弯起一个久违的、生动的弧度,眼神亮晶晶地望向我。

那光亮,像一道温暖的电流,瞬间击穿了我所有的紧张和不安。

“现在的年轻人,是毛毛躁躁的,”岳父也笑着接口,气氛一下子活络起来,“不过肯学就好。

岳父也笑着接口,气氛一下子活络起来,“不过肯学就好。

小明你多带带他,年轻人不容易。”

岳母也夹了块排骨到我碗里,脸上的笑容真切了几分:“就是,就是,慢慢来嘛。”

那顿饭,是我记忆里少有的一次,没有冰冷的沉默,没有压抑的尴尬。

虽然我的话依然不多,只是努力回应着岳母的询问,偶尔笨拙地接一句岳父的话,但空气是流动的,带着食物的暖香和一种小心翼翼的、正在解冻的温度。

晓雯的眼睛,像被点亮的小星星,时不时落在我身上,带着一种我几乎不敢深究的、混合着惊奇和希冀的光。

那道光的温度,比碗里的热汤更灼人,也更珍贵。

然而,改变的路并非坦途。

课程里的技巧,在真实的生活碰撞面前,常常显得笨拙而无力。

一次晚饭后,儿子小宇的作业成了导火索。

一道数学题反复讲了几遍,他还是懵懵懂懂,橡皮在纸上擦出刺耳的噪音。

晓雯的耐心耗尽,声音陡然拔高:“小宇!

你到底有没有在听?

这么简单的题都搞不懂吗?

上课干什么去了!”

她的焦躁像火星,瞬间点燃了我心底的烦躁。

以往,我会要么沉默地走开,要么忍不住加入指责:“你就不能好好说?

吼有什么"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200868" }